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音乐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感染学生,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投身到音乐实践中去,促进情感体验。教师创造的情境就是一种吸引,用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显示各自的聪明才智和潜在力量,从中获得认识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2.
美国1996年研制的《英语语言文学标准》,是20世纪80年代标准化运动的结果。其中12条原则旨在规范与指引联邦各州语言文字课程的教学与创造。2010年问世的《共同核心州立标准·英语语言文学标准》则在"为未来大学和就业做好准备"双重目标主导下,对中小学英语语言文学课程内容及教学进行重新建构。它以阅读能力培养为核心,提出通过文学性文本、信息性文本的教学,以及新技术能力学习,造就具有新一代科学技术素养的国家公民。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如今初中语文教学依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最困扰语文教师的是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换句话说,如何将语文知识和技能通过有效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并形成稳定的语文学习能力。这种能力是学生提高成绩和持续学习的有力支持。但是我们的语文教师在实际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却发现有些知识和技能反复讲授多遍,但是学生在独自练习和考试的时候,依然会感到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对于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待进一步的研究.针对目前存在于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问题,笔者认为,一方面应该重新审视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特点;另一方面应该将阅读文本的过程视为一种生命体验的过程.基于此,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文本以及文本背后的作者与教材编者均在课堂这一特殊场城里彼此间发生着生命的际遇、视阈的融合.因而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观念的转变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真正有魅力的音乐课应是一种轻松愉快的享受,师生在一种平等的教学、学习氛围中,教师努力为学生营造适宜的活动情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去想象,去探索、去创造,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提高自身的艺术素质,让学生快乐的学.  相似文献   
6.
龚晓丹 《湖南教育》2009,(11):24-25
《湖南教育》“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专辑”,以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追溯、描述、总结了从1949年到2009年这60年来湖南教育事业大变革、大发展、大跨越、大繁荣的成就,是一曲唱给新中国60周年的深情之歌、祝福之歌,是奉献给读者的一道精神大餐。读完该期刊物,我不仅为其内容所吸引,而且深深感受到《湖南教育》编辑群体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不断开拓创新的办刊精神。  相似文献   
7.
龚晓丹 《教育文汇》2009,(12):52-53
1986年,我4岁。那年秋季,村里唯一的教师调走了,急需一名代课教师。父亲是村里唯一的高中生,这任务自然也就义不容辞地落在了他的肩上。母亲抱怨一个人忙农活没时间照顾我,让父亲每天去学校时把我也捎带去。就这样,我便伴随村里一帮比我大两三岁的孩子一起成了父亲班上的学生。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当拘泥于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序,预先设定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成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按照笔者的理解,这里所说的“预先设定”是指教师预先设定的教学方案,而“开放地纳人直接经验、  相似文献   
9.
罗兰·巴尔特在《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一文中曾提出叙事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要以小说文本为主.小说阅读教学的传统模式通常从分析小说的背景、人物、事件开始.如此分析,往往会使小说的阅读教学陷入俗套之中.本文尝试运用罗兰·巴尔特的叙事理论来解读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  相似文献   
10.
人所进行的一切社会实践,都离不开心理活动。学校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场所,有专家做过一项统计,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在校小学生约为13%,初中生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大学生约为25%。枯燥的数字反映出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同时对青少年也有个启示:那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关心自己的心理健康。在心理健康欠佳的青少年中,有相当多的人表现出来的只是轻微心理失调而非心理疾病。因此,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更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