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2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人为本”何以是一个唯物史观的科学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前提。以人为本作为一个科学的哲学命题纳入科学发展观体系和历史唯物主义体系,在于它对人的理解是现实的、科学的,从而对一个本属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旧的哲学命题实现了批判的科学的改造。以人为本的实质在于以人民为本。而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观意义在于此。对于每个人、每位领导干部和任何一级党的组织和政府机构来说,重要的是实现由以人为本的观念主体到实践主体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形成的科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形成有其科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形成的首要科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形成的直接的科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达到的实际水平,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准备和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4.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主体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通过主体来完成。有没有一支创新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队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主体意识,要具有适应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需要的主体条件,其核心是理论创新能力系统。根据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队伍状况,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要贯彻整体性原则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建立是人类教育史上的创举,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从“观念整体”到“现实整体”的转变。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来说,具有实质意义的是使该学科成为一种内在性整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的建构是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得以建立的起点,而打破关于马克思主义体系理解上的传统思维,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建构的起点。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广东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调研,总结广东省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成果,分析广东现代远程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研究广东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科内涵及建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是对当代国外有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潮和流派进行研究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既包括国外马克思主义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他们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也包括国外一般学者特别是左翼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该学科的研究重点是21世纪以来(或冷战结束后)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国外无产阶级政党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俄罗斯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亚洲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师资力量的集中和整合以及教材建设是当前面临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8.
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策略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讨论了目前制约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些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即充分利用精读课进行口语教学;听说结合,以听促说;课内外结合,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发展主体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和作出一定贡献的人物.马克思主义发展主体有不同类型.对主体做类型学分析,目的在于发现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理想型主体,在于探究造就理想型主体的现实路径.马克思主义发展主体是群体,也是个人.群众、阶级、政党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群体主体;马克思主义发展主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主体、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主体是主体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三种不同意义下的存在形式.专业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理论-政治(实践)型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政治(实践)-理论型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主体的三种不同类型.理想型主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主体."领袖主体"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杰出主体,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个人主体与群体主体的统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