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4篇
  免费   0篇
教育   798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46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Knowing is an enacted, communicated process that is difficult to observe, let alone manage, in organizations.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CoPs) offer a productive solution for improving knowledge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but the communicative processes that enact CoPs have not been explored, leaving CoPs as an organizational black box. This research extends CoP theory as a means to determine the presence of a CoP and distinguish between various CoPs, and as a practical means to evaluate the communicative processes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CoPs enact the communicative nature of knowing through the elements of mutual engagement, negotiation of a joint enterprise, and shared repertoire. Specifically, two groups of volunteers are examined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participation,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s in order to explore CoP theory as a dynamic system for examining and evaluating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相似文献   
2.
Keogh, Barbara K. &; Vormeland, O. (1970). Performance of Norwegian Children on the Bender Gestalt and Draw‐a‐Person Tests. Scand. J. Educ. Res. 14, 105‐111. This study provides tentative norms for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Norwegian children, ages six through nine, in a group administered Bender Gestalt and Draw‐a‐Person tests. Results are based on drawings of 265 Oslo school children. DAP scaled score means were slightly lower than the standardization mean, and, in general, girls were favored over boys. No sex differences in Bender performance were found. Bender results provide objective normative values, for age groups as well for patterns of change with age, which arc useful in making clinical and educational interpretations. Scores under group administration were somewhat higher (poorer) than scores obtained under individual administration conditions. Consistency of findings for Norwegian, English, and American children suggests that the Bender is relatively unaffected by specific cultural differences, at least in Western countries.  相似文献   
3.
好大学理念与大学文化建设   总被引:62,自引:0,他引:62  
“好大学”是一个价值概念,是一个可为更多大学提供参照的发展目标,也是校长治校的目标和依据。从反映大学本质属性的大学文化的角度看,好大学应具有理想主义的大学精神、高品位的人文环境和科学的大学制度。三者形成一个以精神文化为核心,制度文化居中,环境文化处外的同心圆,共同成为建设好大学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战略管理的若干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多样化时代和利益相关者时代。在这种背景下,战略管理就成为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工具,高校战略管理研究也成为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高校战略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战略管理与面对现实、战略管理与资源依赖方式、战略规划与战略实施、战略管理与教育营销、战略管理与跨越式发展、战略管理与大学领导群体、战略管理与大学利益相关者、战略管理与大学管理文化、战略管理与大学经营诸关系是高等学校战略管理的基本问题,其协调有序是高校健康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知识隐喻与教学转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知识隐喻的角度考察知识论历史演进的线索,我们可以看到:一切真正的知识都具有活动的、实践的性质,应当原原本本地看待“认知活动”。不过,这些知识的隐喻尽管凸现了“认知活动”的关系性,但依然没有从近代批判哲学所固有的认识论中解放出来。因此,传统的“客观主义”知识论固然是不可取的,现代的“主观主义”知识轮的局限性也不可轻视。立足于种种知识说给出的若干指标,考察我国的教育改革面临的问题,给予我们的启示是,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需要克服两种片面性:既不能无视儿童已有的知识体系,单向地灌输知识;也不能走向轻视概念性知识、无视知识结构化的体验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6.
关于学科本质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是知识形态、活动形态和组织形态的统一体,是主体为了教育或发展的需要,通过自身认知结构与客体结构的互动而形成的一种既有利于知识的传授又有利于知识创新的组织体系。学科的知识形态是学科的核心,学科的活动形态是学科的基础,学科的组织形态是学科的表现形式,学科的活动形态和组织形态是与学科的知识形态这一本质属性有联系的非本质属性。基于对学科本质的认识,学科的建设与改革应包括学科知识、学科活动和学科组织的建设与改革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课程的改革与评价考试体系的完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保证课程改革的成功,评价考试体系的改革必须同步进行。应辩证地看待传统的考试方法,批判地继承传统考试的优点,要充分利用课程改革的有利时机,对传统的中小学评价考试观进行改革,还要引进相应的现代评价考试理论和方法,树立以激励学生发展,发展学生专长的评价考试观,使用先进的评价考试技术方法,建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评价考试体系,从而更好地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本然统一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解释学是哲学,而且是实践哲学。在实践哲学视野下,理论不再被概念所固化为抽象的认识,理论总是在实践中不断生成和实现自身。在此意义上,理论可以生动、鲜活,与丰富的实践具有本然统一的联系。从教育之作为实践的本性出发,在一个相当根本的层面上,教育理论可以有这样一种探索和建构:它属于实践哲学的范畴,作为实践的理论形态,完成并实现于教育实践活动之中,它并不与教育实践相对立、相分离,而是具有不可分割的本然联系。  相似文献   
9.
教师教育的发展与师范院校的转型   总被引:72,自引:0,他引:72  
进入 2 1世纪后 ,随着国际化程度的加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终身化潮流的来临 ,中国的教师教育呈现出高学历化和高素质要求、教师来源多元化 ,以及教师教育一体化、教师职业专业化等新的发展趋势 ,因此 ,师范院校必须不断改革 ,才能持续发展。本文首先从教师教育发展趋势的轨迹切入 ,指出师范院校在新时代中所面临的挑战 ;其次 ,着重分析师范院校战略转型的综合性及具体策略上的多元化 ;最后 ,指出在师范院校转型过程中所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用法治理性建构校园和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设校园和谐关系,以法治理性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审视并优化校园环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主法治原则建设校园和谐关系的关键所在。以民主法治原则构建现代校园和谐关系是法治理性的基本要求;尊重人权是法治理性的真谛;校园和谐需要法治理性的宽容精神;法治理性包含对法制的敬畏和行使自由权利的节制;校园和谐关系呼唤体现法治理性的校园文化。学校教育通过尊重和保护青年学生的正当权利并使其自觉践行义务的过程,使他们长期浸润在崇尚法治的文化氛围里,培养并形成他们未来人生中自觉的、理性的遵纪守法和护法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