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8篇
教育   289篇
科学研究   86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1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排球,是我国传统的强项运动,尤其是中国女排,五连冠的辉煌曾经激励了几代中国人。但近些年,中国的排球正在低谷中徘徊,女排在与老对手古巴、俄罗斯、巴西队之争  相似文献   
2.
2004年的元旦开始,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在每晚的21:30推出了一档方言新闻节目《阿六头说新闻》,整档节目的主持和新闻叙述使用的都是杭州本地话。节目推出后,深受市民喜爱,央视索福瑞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杭州地区,《阿六头说新闻》自推出以后,收视率一直高居排行榜的前三位,并在网上被评为“最  相似文献   
3.
新闻报道真实性与时效性的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媒体一直以客观、真实地向公众传达信息为己任,其影响力辐射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然而在当前新闻业竞争空前激烈的态势下,在新闻资源同源化和新闻报道同质化日趋普遍的今天,一些传媒一味追求第一时间报道、抢占市场份额不惜违背新闻报道原则,以牺牲新闻的真实性来换取时效性,媒体在新闻事实不明朗或尚未发生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印刷集团和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主办,科印传媒《数码印刷》和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办的首届“数码印刷在中国”作品大奖赛即将拉开帷幕。众多优秀作品将揭开神秘的面纱,究竟花落谁家,结果即将揭晓!本次大赛的颁奖晚会将于8月18日晚在北京保利酒店隆重举行。同期还将举办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数码印刷在中国”技术高峰论坛,优秀作品也将参加巡展。从高峰论坛及巡展活动的日程安排来看,三地活动各有亮点,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5.
6.
通过对浙江省嘉兴、湖州两个地区部分中学的抽样调查,从教材和课时、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等多个方面分析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在分析过程中,除一般的对比说明外,还运用了Excel数理分析中的假设检验,对该学科在教学条件方面存在的问题做进一步揭示,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此过程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本人从事化学实验教学多年,结合新课标理念有以下体会:  相似文献   
8.
学校必须传授给学生们以符合现代科学进展、符合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等客观实际的深刻而长期有用的知识,并且必须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劳动习惯和爱劳动的情感。实现这一目的的途径之一就是改进普通中学的课程和教科书。在已公布的课程标准(即教学大纲)的章、节、课题的说明中预先指出了学生务必学到的要点,同时按照学校集体能力的实际情况,确定补充的或次要的内容。这一关于课程的改进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同时也指明了所有学生可以掌握的并且必定能达到较高水平的一定量的基本教材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乌博林 《今传媒》2020,(2):66-67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和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两部作品均属于二战后青少年苦闷与彷徨的写照,刻画了他们在不健全灵魂下对美的所思所想。主人公及其美学的深刻内涵对东西方的美学比较研究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力图通过精神分析法对两部文学作品加以对照分析,运用平行研究方法来探究二者的异同,并由此把握东西方美学在二战后期特质上的相通与不同。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