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纳米氢氧化镁合成及用于含铬废水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乙醇作分散剂,共沉淀法合成了纳米氢氧化镁。并用XRD、SEM等技术手段对样品作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样品粒径分布均匀、团聚程度小,大小在200 nm左右。同时研究了纳米氢氧化镁用于含铬废水的处理,得到较好的效果,5 min时已经基本吸附完全,最大吸附量达到了102 mg/g,是普通氢氧化镁的2.5倍;回收后的氢氧化镁经焙烧后,可以多次用于含铬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叶炯英  刘琛  肖庆军  于尚琴  倪哲明 《科技通报》2009,25(5):624-628,634
介绍了2-(二氨基苯基)苯并咪唑-5胺(BIA)改性聚酰亚胺材料的合成技术以及应用领域.重点对比了国内外对于BIA单体的合成技术路线的优缺点,总结了BIA改性聚酰亚胺材料三种合成方法以及应用情况.与传统的聚酰亚胺材料相比,BIA-改性聚酰亚胺材料具有耐高温、耐化学性、粘接强度高、绕曲性能好、成本低、污染少、绿色环保等优点,并在微电子制造技术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融研究于基础教学置创新于实验环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学低年级开设研究型与设计性化学实验,让学生较早接受科学研究和实验过程的初步训练,实现了融研究于基础教学、置创新于实验过程环节的目标;通过设计性综合实验,培养学生化学素养、实验技能和创新意识.本文对开设研究型与设计性化学实验进行了理论探索和实践总结.  相似文献   
4.
精品课程建设是大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打造精品课程要以教育理念的创新为先导,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化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认为,精品课程建设要确立精品意识;精品课程建设应精雕细镂;打造一支与精品课程建设要求相适应的精明强干、精益求精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5.
无机及分析化学双语教学是双语与基础化学的有机结合,改变了单一的教学模式。文章对双语课程内容进行了分析,并从素材选择、总体设计、文字安排、图片使用等方面对双语多媒体课件制作作了研究,在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专业外语教学结合上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探索综合实验培养创新意识   总被引:15,自引:10,他引:15  
主要介绍在低年级中开设《无机药物合成综合实验》的基本思路,探索化学综合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意义,对开设综合实验后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并围绕实验教学改革谈一些探索和实践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曹晓霞  倪哲明 《科技通报》2003,19(4):316-318
把流动注射和分光光度联用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维生素K3的方法,把250μL维生素K3(Menadione sodiumbisulfite,MSB)水溶液注入到载流(水)中,试样带在流动的过程中与33%二甲胺水溶液汇流,在长100cm内径0.5的聚乙烯反应管中快速显色,生成一紫红色配合物,510nm为其最大吸收波长,本法检测限为0.2μg/mL,测定频率达60次/h,浓度为10μg/mL的试样7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25%,在4~100μg/mL的浓度范围内严格遵守比尔定律,并用于市售维生素K3针剂含量的测定,结果与药典方法一致。  相似文献   
8.
探索设计性综合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改变传统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索并开设了《无机药物合成综合实验》,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精神,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镁铝水滑石的制备和脱硝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制备了摩尔投料比Mg/Al为3的碳酸根型水滑石,用X-射线、红外光谱对水滑石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镁铝水滑石对NOx的吸附和解吸行为,结果发现,Mg3Al水滑石对氮氧化物的吸附容量为1398.2mg/g,吸附性能优于活性炭,吸附饱和后的水滑石采用热分解再生,重复使用3次,吸附容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回顾了日本化学和化学教育发展的历史;探讨了大学与中小学化学教育的衔接;分析了日本大学化学教育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