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1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耀彬 《考试周刊》2015,(26):149-150
初中生物教学要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学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从学习需要出发选定一个合适的诱因,鼓励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从而使潜在的学习需要发展为活动状态。  相似文献   
2.
传统历史小说的解构与重新生成--鲁迅与罗贯中关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文学史上,拥有史诗般气魄的《三国演义》凝塑了罗贯中历史小说创作的大家角色。《中国小说史略》梳理了古典小说嬗变历程,也奠定了鲁迅是现代文学拓荒者和传统文学梳理者的身影。由于熟知古典文学的脉络和传统文化的经纬,他与其他“五四知识分子一同加速了古典文学的现代  相似文献   
3.
袁华锡  刘耀彬 《科研管理》2019,40(12):126-143
事实上,只有结合水平与效率两个维度评价绿色发展才能科学认识中国绿色发展现状,而二者往往被人为的割裂开来。虽然金融集聚在绿色发展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受制于信息非对称性影响,金融集聚对绿色发展的空间衰减边界特征并没有得到普遍重视,其非线性约束机制更是长期受到忽视。本文选取2003—2015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首先,从水平与效率视角全面评估绿色发展现状,初步检验了金融集聚与绿色发展的时空非均衡冲击特征;其次,借鉴STIRPAT模型,将地理距离矩阵与技术距离矩阵纳入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分析金融集聚对绿色发展的空间衰减边界;最后,利用面板门槛模型对比分析金融集聚与绿色发展在不同门槛约束下的影响差异,得到以下结论:(1)金融集聚对绿色发展水平或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在时空上都呈现出显著的非对称效应,初步说明金融集聚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空间依赖性和非线性冲击。(2)金融集聚对邻近地区绿色发展水平影响是一个"先负后正再负"的空间衰减过程,其影响范围大致在400KM或600KM范围内,而金融集聚对邻近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则随距离的增大呈现"W"型冲击,且整体上以负向作用为主,其影响范围大致在800KM内,此外,信息技术水平的发展明显有助于增强金融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3)提高金融集聚能够改善金融集聚对绿色发展水平的抑制作用,但伴随着金融集聚的增强,金融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的促进作用却在显著减弱;只有适度的城市规模才能激发金融集聚对绿色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无论城市规模过大抑或过小都不利于金融集聚作用的发挥,但金融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作用却不依赖于城市规模的扩张;信息技术的发展,虽不能强化金融集聚对绿色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但却可以增强金融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对江西省城市化与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及其空间分布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其互动效应进行了时空分析。研究显示:江西省城市化与高等教育发展之间在时间上存在着互为推动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并且二者之间存在半对数的定量关系;江西省城市化与高等教育发展在水平上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对应关系,而其空间增长则具有非一致性的特征。因此,既要重点发展城市化与高等教育发展的优势地区,也要根据该省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作好空间布局,以促进其二者的时空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时期,资源环境对城市化的约束作用日益显现,主要表现为资源环境安全问题。通过研究发现:资源环境对江西省城市化进程的约束主要表现为能源与矿产资源存量、水资源供给、环境排放容量等四个方面。基于此分析,本文从城市化发展模式、资源管理体制、资源替代战略、城市体系规划和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角度出发提出了该省在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城市化协调发展路径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对江西省城市化进程中的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可决变量进行定量选取的基础上,采用人工神经BP网络模型对其规模发展进行了预测。研究显示,随着江西省人均GDP和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呈现稳步快速的增长趋势.预测2010年和2015年该省在校大学生数分别可以达到91、91万人和111、82万人,这反映出该省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和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将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7.
通过计量经济分析发现江西省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不仅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还与城市化进程密不可分。因此,以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作为两个控制变量,利用人工神经BP网络对其未来高等教育规模发展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与环境协调度理论描述的基础上,建立了中部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指标体系和研究方法,并计算得到中部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系数。研究表明:(1)六个省份横向对比来看,它们之间经济与环境协调度相差很大,安徽、湖南、湖北相对较高,而江西省则很低;(2)从各省五年纵向比较来看,各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度都呈现不稳定性,江西省变异系数最大,安徽、湖北两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则相对稳定;(3)从各省五年变化趋势看,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四省变动规律很不明显,安徽省五年整体而言呈上升趋势,江西省自2001年之后协调度都很低,总体呈“U”型。  相似文献   
9.
中国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相互协调是一地区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试从协整检验、格兰杰检验、结构偏差以及就业弹性等方面对中国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变动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从中找出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以及协调度。  相似文献   
10.
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水土资源“增长尾效”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构建出了内生的经济发展中的水土资源"尾效"模型,并以中部的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等六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利用SVAR分析水土资源与经济增长是否存在关系的基础上,通过纳入水土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数据进行"增长尾效"的面板数据分析,量化测度出中部六省水土资源"尾效"的数值,数值显示,六省的水土资源已成为其经济增长的阻力。并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经济增长受到水土资源约束影响最大的是安徽省,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由于水土资源的耗费要降低大概0.53%,其次是山西、河南、江西、湖北,湖南的经济增长速度受到水土资源约束的影响最小,仅为0.09%。最后为中部地区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