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夏洵若 《今传媒》2023,(4):90-94
曹植于魏黄初年间创作《鞞舞歌》并序文,依前曲改作新曲,跨越了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此作品不仅具有历史意义和政治作用,也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蕴含着曹植的文学艺术一体思想观。本文阐释并分析学界此前较多忽略的这一块内容,通过《鞞舞歌》显示曹植的文艺思想和艺术精神,探讨它给予后世的启迪性。  相似文献   
2.
家庭生活用能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生活用能是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重要来源之一。通过对中国四川、陕西、重庆和江西的部分地区家庭能源消费进行实地问卷调查,本文运用因素分解法(LMDI)分析了家庭二氧化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费结构、家庭成员所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家庭人口及环保意识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和环保意识对于二氧化碳减排有积极的贡献,而家庭能源结构、家庭人口和家庭年收入对二氧化碳减排有负面的影响;其中家庭能源结构、受教育程度和环保意识对于二氧化碳减排有较大的影响。家庭人均年收入在不同的水平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不同:低水平(指人均年收入低于10000元)有利于二氧化碳减排;高水平则促进二氧化碳排放。最后,在分析有关原因的基础上,本文针对家庭生活用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曹丕是帝王身份的文学家,作品多有流失。《古诗十九首》至今未定时间和作者,然其中有与昔日建安文人在西园聚会相似的描述,且与曹丕的思维结构和价值观多有相通之处。通过将部分“古诗”与曹丕作品进行对比发现,其中有属于他的风格烙印。以往学者猜测《古诗十九首》为曹植、王粲等建安诗人所作,而今“建安说”和“感甄说”混淆,根据曹植是部分“古诗”作者的情况推论不存在的“植甄隐情”。通过逻辑分析,可撇清“建安说”和“感甄说”的关系,论证“建安说”的合理之处。结合“古诗”相关“数据”,从词汇和语境上综合分析,其中几首或为曹丕所作。  相似文献   
4.
《远游篇》是汉魏著名诗人曹植的五言诗,创作年代不详,且至今未有定论。对《远游篇》具体创作年代,或简而概之认为是曹植人生后期作品,但对诗人在黄初与太和年间的差异状态不予区分,更多的则是避而不谈。联系作者生平,细究作者心理,通过文本互证可知,《远游篇》创作年代可确定于黄初中后期。  相似文献   
5.
夏洵若 《百科知识》2021,(12):1-4,20
某种意义而言,石是最早进入人类文明的物质.浩瀚人类文明史的发展,也就如同一部漫长的由简到繁的"石文化史".自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利用天然石块作为工具和武器,到新石器时代更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自然界的石料.漫长岁月中,人类文明中有关石头的活动,从营巢穴居的简单利用石头为建筑材料,衍变到今日的丰富"石文化",从天然石材开发应用,到人为添加的文化情怀因素,创造并积累了许多有关于石头的奇妙史话.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