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1375篇
科学研究   209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70篇
综合类   70篇
文化理论   19篇
信息传播   20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当代中国价值观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特色与当代性。做好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成为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新课题。当前,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亟待回答好国际传播的价值观是国家价值观还是社会价值观,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何以可能,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目的是什么等基本问题。一、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主要内容国际传播的价值观是国家价值观还是社会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美育是一种塑造人的活动 ,美育的深层价值在于提升人的本质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虽然马克思经典作家在论述人的全面发展时没有提到审美或审美教育 ,但这并不影响全面发展的教育包含美育。美育的终极意义决定了它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一、什么是个性化感受个性化感受,用心理学的观点解释,即指写作主体通过感觉和知觉从生活中摄取感性材料、在与感情的同化中产生的一种相应的心理体验。《易》曰:“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个性化感受包含三层意思:一是感受中必须以感觉与知觉为前提,它是在观察基础上进行的;二是感受大于观察,而且有别于表象,它是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并在情感的参与下的一种心理活动;三是这一切都打上了个性化的色彩,是独具个性的表达。作者对现实事物感受深刻,就能使他从微小平凡的日常事物中看到并感觉到伟大与不平凡的东西,而摆脱那…  相似文献   
4.
孔立新 《学语文》2000,(3):11-11
据人教社中语编辑室传来的最新消息得知,目前各地使用的多种初中语文教材必须重新修订。自今年秋季起一律使用修订后的课本。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刚刚修订完成第一册,此册将在今年秋季全国范围内使用。这次初中语文教材的修订是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学课程与教材改革的总体规划进行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加快教材建设的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5.
对地方多声部民歌开展研究,无论是对音乐理论研究、音乐创作,还是对音乐表演和音乐教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学习、研究地方多声部民歌应当掌握的3个基本方法是:尽可能地掌握第一手资料、运用比较的方法、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利用VB开发我院录取通知书打印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用VB开发普通高校录取通知书打印系统这一软件的整体思路和软件结构以及该软件设计中的一些技巧,重点介绍了如何利用aRes Report报表控件完成普通高校录取通知书及信封的打印,aRes Report报表控件的使用使该软件在打印方面与普通打印相比更加灵活、方便,优点更显著.  相似文献   
7.
“美元是我们的通货,却是你们的问题!”三十年前,正当尼克松总统摧毁布雷顿森林体系前夜,时任美国财政部长的约翰·康纳利如是说。康纳利财长的妙语倒也说得真切,那就是当时的美国足以通过美元的自我贬值,将国内经济问题输往国外,而枉顾来自替罪羊们的抗议。美国人有这个能力,更不缺少这样的意愿  相似文献   
8.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