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4篇
  2019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高考作文要从平淡无奇的“丑小鸭”升华为令人称羡的“金凤凰”,必须有博击风云、强健有力的两翼,那就是联想和想象。黑格尔曾说过: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联想和想象。实践证明,谁善于联想和想象,成功就属于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发展中国家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为选题,针对中国一印度、中国一泰国的合作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过程中采取了文献分析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确定了访谈对象,依据半结构化的访谈提纲,进行了12个实地访谈.根据被访者反馈信息,对目前国内开展南南合作的动机、方式、面临问题以及合作成果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分析.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开展南南合作的主动性仍显不足,合作方式以非正式合作为主,经费问题是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未来政府应该加大对南南合作的支持,设置南南合作资助计划,进行有针对性、有选择的项目资助,并在相关政策设计上给予扶持.  相似文献   
3.
1956年,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组织全国的科学家,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制订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计算技术的建立”为其中之一。同年,计算技术的发展又被列入《四大紧急措施》。文章从制订规划、赴苏考察、学习和商订协议、培养研究人才以及仿制苏联计算机等诸方面,综述苏联在中国计算技术规划措施中的角色和作用,初步展示了计算技术向中国转移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国务院在1956年主持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简称"十二年科技规划"),规划制定过程中形成了"以任务带学科"的规划科技模式。"十二年科技规划"由57项任务构成,其中以原子弹、导弹、计算机、半导体、无线电电子学、自动学和远距离操纵为最紧要项目。为了制定和实施该规划,国家充分利用中国科学院等本国科技力量,同时借助了苏联的援助。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取得重大科技成就,提前完成"十二年科技规划"。这使我国补全了学科门类并拉近了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的距离,对我国科技、国防、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苏联技术向中国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转移。这次技术转移是一种混合式的技术转移,一种属于社会主义大家庭内部的有偿的技术转移。它通过三种途径得以实现———援建工业项目、进行科学技术合作、帮助建立和调整高等院校以及中等技术学校并吸收大量留学生和进修生。本文分析了这次技术转移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认为它所转移的技术基本上比较先进,符合中国国情,大致上属于适宜技术,是新中国长期的技术老本。文章得出如下结论:这次技术转移推动了现代技术向中国进行大规模的、系统的、水平较高的转移,奠定了中国现代技术和工业化的基础,初步构建了比较完整的现代技术和工业体系,带动了科学研究的发展,形成"以任务带学科"的发展模式,对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