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7篇
综合类   14篇
信息传播   8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张崇琛 《寻根》2006,(2):57-59
清明有郊游之俗。每至此日,常见青年男女结伴出行郊外,寻青山绿水之地纵情游玩。或借草饮宴,或临流高歌,好不畅快!正如宋人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一诗所咏:“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清明郊游之俗,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史记·  相似文献   
2.
汉大赋是“大汉气泵”在文化上的体现,同时也是汉人美学思想的重要载体。本文从体制之宏大、容量之博大、境界之阔大、气势之壮大四个方面具体论述了汉大赋的壮大之美。  相似文献   
3.
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正中有一副楹联,向被推为武侯祠诸联之冠,并受到毛泽东、江泽民等领导人的高度赞赏。联曰: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联为清人赵藩撰并书。赵藩(1851—1927年),字樾村,一字介庵,晚号石禅老人,白族,云南剑川县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冬十一月上旬,时任四川盐茶使的赵藩游览武侯祠,追思诸葛亮治军理政的成绩,并联想新任四川总督岑春煊备用武力镇压民众的情况,遂书写此联。屈指算来,至今已百余年了。联语虽意在“讽谏”,但客观上却对诸葛亮一生用兵和施政的功业进行了高度概括和…  相似文献   
4.
诚于中、形于外、遵乎道的“慎独”精神是儒家的看家本领之一,也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志。“慎独”精神通过对不良行为的抵制、道德原则的自律、精神境界的升华以养成人的完美人格;又通过对勤政爱民、清正廉洁、高风亮节的坚守,在廉政建设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面对客观世界的日益纷繁和各种诱惑的无处不在,“慎独”精神在今天更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5.
家规与家风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周易》的《家人》卦便向我们展示了中国早期家庭的一种有代表性的家规与家风,即:男外女内、忧患意识、和谐是福、敬祖善奴。这为我们研究中国家规、家风的起源与演变提供了一个范例,对当今家规、家风的建立与养成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181-234),其一生经历,自阳都而荆襄,而巴蜀、云贵、汉中,几乎涉足大半个中国。到了他晚年,随着北伐的连年用兵,在陇原大地上也多处留下了他的足迹。诸葛亮踏上陇原大地,当然是为了实现他“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夙愿。而这一方略,又早在他隐居隆中时即已孕育成熟。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年仅27岁的诸葛亮就向前来请他出山的刘备提出: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扶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  相似文献   
7.
楚骚之多咏“兰”,既因兰为南楚所习见,又因兰乃健身之良药,并进而升华为楚人所崇拜的植物图腾及王族之象征;而兰的外美、内美兼具的品格及与之相关的多重化蕴涵.更启迪了楚人的诗思,唤起了骚人的创作欲望,从而成为楚骚抒情的理想载体。直到三国两晋,兰仍是人们心目中美好事物的象征。南北朝以后.随着咏梅之风的兴起,咏兰才渐为咏梅所取代。  相似文献   
8.
屈赋中的象征是一个十分庞大且内部层次复杂的系统,而《离骚》则是这一系统的缩影。由植物、动物、人物和事物系统所构成的博大的《离骚》象征体系,在作品中既相对独立,又呈现出一种高度的和谐统一。这一象征系统的表层显现是异常高大、完美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中层寄托是内美与外美、优美与壮美和谐统一的美学理想,深层蕴含则是对立统一的朴素辩证思想及生还是死的哲学思考。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使《离骚》呈现出一种立体式的结构,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蕴含;同时,也使其象征要素在文学史上延续了下来,成为一种持久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9.
张崇琛 《中学教育》2004,(12):28-31
中国的家庭教育源远流长。《周易》中的《家人》、《浙》、《蛊》、《节》等卦,便是最早讲家庭问题。如以《周易》之作在殷、周之际,则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家教历史,便已有3000多年了。之后,先  相似文献   
10.
女娲神话的文化蕴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娲补天神话既反映了远古居民对中华大地地理形势的认识及母系氏族社会中女性的崇高地位,也反映了中国最早的石图腾崇拜,并且对中国人“补”的思维方式及拼搏奋斗精神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女娲造人神话展示了原始时代人们生育观念的三次演变,即由女神化育生人到抟黄土做人再到男女共同生人的过程。女娲死后又成为最早的高裸之神(俗称送子娘娘),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婚姻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