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海洋型冰川所在山地气候水热组合状况最佳,自然旅游资源类型多,生物多样性丰富,可进入性强,离客源市场较近,许多冰川资源现已被开发为特色旅游产品。然而,景区频繁的人类活动,势必会造成冰川区生态环境破坏,从而殃及冰川的稳定性。目前,全球变暖,人类活动加剧,世界大部分山地冰川都因气候变暖而消退,特别是海洋型冰川,由于其冰温较高,运动速度较快,对气候变暖反应更为敏感,退缩幅度更大。目前,如何依托已开发景区先进经验科学地保护与开发现代冰川和古冰川遗迹旅游资源,促使冰川区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冰川旅游开发者、研究者和经营管理者所思考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2.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囿于历史、环境、人文等因素的影响,东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西部地区在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方面面临重大挑战,高水平科技人才短板问题成为制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严重束缚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文章以中国科学院院属西部研究所青年科技人才群体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调研了西部研究所青年科技人才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并分析了各学科/单位青年科技人才的发展差异,在此基础上就立足西部区域资源禀赋、构建西部特色青年科技人才发展机制,提出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深刻认识构建西北地区生态保护格局的重大意义基础上,系统归纳了西北地区生态保护的成效以及面临的新问题、新趋势,研究提出了“两域(流域)—六区(核心生态功能区)—多点(关键生态点位)”三位一体的生态保护总体空间布局,并从围绕六大核心生态功能区实施保护修复重点任务,开展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建设、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提升、生态保护机制改革创新三大重点行动的角度,系统论述了构建西北地区生态保护新格局的关键路径,以期为我国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更多西北贡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