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科学研究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杨洪焦  孙林岩  宫俊涛 《科学学研究》2009,27(11):1676-1684
对59个国家与地区在1990年和2002年的制造业绩效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分别以发达和发展中两类国家与地区为样本,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揭示两类样本中七类因素与制造业绩效的统计特征及其变化特点。实证结果表明,贸易、科技创新、能源环境、劳动力以及金融发展这五类因素对同类国家与地区间的制造业绩效差异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与1990年相比,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制造业绩效同贸易、需求、能源环境、基础设施的相关性在增强,同金融发展、劳动力的相关性在下降;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的制造业绩效则同各类因素的相关性呈现全面上升的态势。本文最后结合分析结果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制造业结构的演进特征分析及其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探究产业结构的一般演进规律一直是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目前关于产业结构的研究较多,但在产业划分上过于粗略,在预测方法上对数据的要求苛刻而与现实不符。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首先搜集整理了1988-2005年中国制造业内部细分行业的产值数据,细致地刻画了近20年来中国制造业内部结构的变动趋势,结果发现我国制造业结构一直处于高度化的演进过程。此外,针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而难以建立有效的计量经济预测模型的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分进化算法的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并利用中国制造业结构数据对该预测方法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基于微分进化算法的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能够有效地把握趋势信息而克服不确定及短期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3.
 基于平衡记分卡的设计思想,构建了综合测度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绩效的记分卡。记分卡涉及企业战略及组织间的协调能力、计划及执行能力、物流效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4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调查问卷,并在中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企业调研。利用调研数据,比较了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在物流与供应链绩效各在方面上的差异。此外,构建了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绩效的作用路径模型,分析了信息技术实施对物流效率的影响机制,为供应链管理提出了具有启发意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旨在以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为例,考察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度的变动趋势,并重点研究产业聚集的区位因素。首先利用Gini系数、Hoover系数以及EG系数对我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从1988-2005年的产业聚集度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通过构建行业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经济地理因素、新经济地理因素和制度因素对产业聚集的影响。研究发现:(1)我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聚集度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便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且从其变动趋势上来看呈现出倒U型曲线特征;(2)从聚集地的分布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上海等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两极分化严重;(3) 经济地理因素、新经济地理因素和制度因素分别对产业聚集有显著的影响,沿海地区较之内陆地区更有利于产业聚集,基础设施好、企业数量多、人力资本大、对外开放度高和地方保护程度低的地区相对更容易形成产业聚集地;此外,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企业数量、对外开放度和地方保护在当前是影响产业聚集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