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2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美、英、法等国跨学科教育的分析和借鉴,文章从思想认识、学科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心理等方面,指出我国研究生跨学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1998年~2013年间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库收录的国际海水淡化研究领域的论文为研究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论文的关键词、发表年份、数量、国家(或地区)、机构进行统计分析,并应用CiteSpace软件绘制涉及海水淡化的科研机构合作关系图、关键词的共现网络等,指出了国际海水淡化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3.
深入分析高技术企业的形成机理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非常现实的实践价值。文章认为,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高技术企业是简单的生成元通过迭代而形成的一个具有耗散结构的复杂有序系统。以自组织理论为基础,文章从全新的角度分析了高技术企业形成的必要条件,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跨学科创新团队是当代知识生产的重要组织形式。基于行动者网络和知识网络理论,构建了"物质网—知识网—文化网(M-C-K)"耦合的行动者网络模型和跨学科创新团队"M-C-K"群体行动者网络模型,分析了跨学科创新团队知识生产的"M-C-K"网络协同进化机制,论述了跨学科创新团队知识生产的过程、形式和动力。  相似文献   
5.
柳洲 《职业圈》2013,(36):42-42
对于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民用企业,随着神木煤化工公司在榆林地区整合重组的当地民营企业规模的增大,企业产权结构由原来的纯民营转身成为了国有控股企业,面对“国有”和“民营”两种文化的日臻融合,在重组的国有控股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带来了诸多到问题和挑战。本文就如何在国有控股企业搞好党建工作,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经济社会谈谈自己一些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复杂性科学的视角,科学实践社区是一个动态开放的复杂系统,具有结构复杂性、要素间相互作用的非线性、开放互动性、动态稳定性等特性;科学实践社区的发展是一种自组织的协同发展,并表现为时间维、层次维和要素维等三个维度的协同发展,这种协同发展具有全面性、集成性、动态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7.
产学合作的知识耦合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和企业是彼此异质的知识系统.为应对不确定的环境和激烈的竞争,产学双方必须发挥各自的知识优势,加强合作.由于现代消费品是具有人文特质的文化之物,产学合作的目的就是实现科学知识、人文知识和商业知识的耦合;产学合作的内在机制就是,在市场的驱动力、政府的调控力、资金的支撑力、文化的感染力、发展自我原动力的综合作用之下,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易,实现大学和企业拥有的异质性知识系统的高效耦合.  相似文献   
8.
科技中介是知识经济时代凸显的重要社会现象.最近20年,人们主要对科技中介的概念、类型、功能、建设等四方面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从总体上看,深入探讨科技中介机构内在运行机理的文章较少.今后,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不同类型科技中介机构的本质特征及其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9.
柳洲 《软科学》2010,24(7):9-13
基于"社会-认知-能力"视角,UIIT包含"团队认知"和"团队情感"两个相互耦合的子系统,具有社会和认知双重属性。UIIT是一个具有适应能力和竞争力的"认知-情感"知识创新系统,从能力角度看,UIIT的成长是一个团队智商和团队情商以及两者匹配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影响其成长性的关键因素,是建立在团队智商和情商耦合基础上的团队选择力与优化力。  相似文献   
10.
国内协同创新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协同创新已经成为我国合作创新研究领域的新热点。主要从协同创新的内涵、理论基础、动力、机制、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等方面,分析了相关研究的进展,指出了当前在研究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