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5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次贷危机后,日本消费市场两极分化加剧、需求不振,业界普遍呈现降低价格以唤起需求的倾向。但是,消费量的减少和低价格竞争越来越难以给企业带来利润。然而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以高端消费人群为对象,通过挖掘潜在需求、实施概念创新、给予既存商品以新的概念等方法开拓新顾客群体并实施高价格,从而成为行业内的利润领先者,这些企业的实践为如何在不景气的消费环境下获得高利润提供了新的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2.
赵紫阳总书记在十三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对差生的教育,促使他们尽快地转化,已经成为培养本世纪末、下世纪初的祖国建设人才不可等闲视之的教育教学任务了,转化差生必须研究差生形成的心理因素,以便对症施治。应付心理是一般差生的心理表现。当前家长、教师都有望子(生)成龙的美好愿望,往往向他们提出过高的脱离实际能力的指标要求,采取过高的物质奖励或过严的惩罚手段。当孩子达不到家长和教师所规定的学习目标时,就会产生躲“债”、过“关”的应付心理。于是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涂改分数,欺骗家长和教师的行为就相继出  相似文献   
3.
现行的科研成果量化管理方式不仅引发了只求数量不顾质量的急功近利现象,催生了当今学术界的焦躁心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创新型的基础研究领域的冷落。这与我国鼎力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目标是格格不入的。借鉴世界知名科研机构的经验,提出了双轨并行的科研成果评价体制。  相似文献   
4.
城市固体生活废弃物处理是一个全民工程,但是目前几近"政府单兵作战"的处理机制难以摆脱"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恶性循环。高校的参与是打破该恶性循环的重要突破口,但是先行研究对此鲜有涉及。实际上,高校在作为循环型社会建设的前提与基础的信息管理方面的作用亟待开发;作为人才、技术、信息交流的枢纽,高校在技术引进及后续研发方面的作用未得到重视;另外,高校在环保理念实际践行中的作用也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5.
我省公共图书馆队伍中近几年来新成份多,而且大多数接班人员文化水平低,知识面窄,业务素质差,加强业务培训是刻不容缓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大港区地处西南郊边远的渤海之滨,地势低洼、盐碱,自然条件差,经济比较落后,加上“文革”前行政隶属多有变动,教育事业得不到重视,因此,这里办学条件很差,教育比较落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建了大港行政区,区委、区政府对教育工作十分重视,他们认为要振兴大港区,必须下大力量首先发展教育事业。几年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同志,象抓经济工作那样狠抓教育,肯于投资,坚持为教育办实事、办好事,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教师的积极性,办学条件有了较快的改善,教育质量逐年提高。一、狠抓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天津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区政府领导同志经多次学习讨论,召开普教系统干部、教师座谈会征求意见,制订出大港区实施九  相似文献   
7.
二战之后的日本,以技术引进促进自主研发,在短短二十几年之中迅速赶超了英美。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日本改进了在明治时期就建立起来的产官学联合一体的技术引进体系。在引进过程当中,无论是对技术的筛选、技术与企业的配对、技术的消化吸收、后续研发、人才培养方面,严密的产官学联合体制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复合型人才培养因难以发挥课程间的相乘效果,导致效率低下、培养周期过长、学生技能滞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意识欠缺。对此,大连外国语大学在课程设置、教学法、师资培养、教材使用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相似文献   
9.
县图书馆在改革中应着眼于提高书刊利用率。我们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一、我们从一九八四年起,恢复了农村流动书库,又扶持了九个村屯办起了图书室。二、充分利用馆舍,扩大读者席位。我馆新馆舍使用面积为五百多平方米,其中书库一百五十平方米。我们把四个办公室压缩到七十多平方米,其余全部用来接待读者,可设阅览座席二百四十个。三、合理安排开馆时间,一室多用。儿童阅览室下午开放.上午可以接待其他读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