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变传统的地学教育观是迎接21世纪机遇与发展的我国地学高等教育的首要问题。这个转变的实质是地学教育要更加与人及人类社会紧密结合,把对地球科学及地学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放在综合、统一的现代地球观及人——地统一的地学对象之中。  相似文献   
2.
现代科学的极大进步和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强烈要求提出了地球复杂性的问题。我们今天可 以从多个角度说明地球的复杂性,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把地球当作一个复杂的对象来认识,建立复杂 地球观。地球是复杂的,这一点决定了研究地球的科学和方法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3.
循环型绿色化集成管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范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志  白屯  赵丽坤 《软科学》2003,17(6):56-59
文章基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企业绿色化管理的概念模型进行研究,分析了企业绿色化管理的集成特性和管理体系结构,提出了企业绿色化发展模式下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范式,指出在当前形式下企业实现绿色化管理转型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转变企业经营理念、推行绿色制造技术、革新环境管理体系和实施清洁生产等。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科技思想与知识经济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同志很早就预见到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在理论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光辉思想,在实践上指出要注意和认真研究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全球化的趋势,他特别提出了知识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告知我们要在世界的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他曾多次告诫全党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些重要的论述构成了小平同志知识经济思想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5.
“两课”考试与“两课”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对“两课”考试现状反思国内高校对“两课”教学和考试进行各种改革的尝试始终没有停顿。随着形势的变化,高校的“两课”教学改革始终积极进行,从课程体制的变化、学科的选择、学时的安排到教材的编写和选用、教师的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两课”考试的改革也积极进行。总结起来,大体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进展。第一,从考试形式上的探索。许多学校积极摸索用多种方法来评价或考核学生学习“两课”的情况,比如采用闭卷、开卷、写论文、口试等方法,丰富了“两课”考试的形式。第二,从考试的内容上进行探索。比如增大了对…  相似文献   
6.
自然辩证法教学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辩证法教学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塑造“知识+能力+素质=优秀创造性人才”的人才模式,是自然辩证法教学中应当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自然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科学的方法论,掌握了自然辩证法可以使科学家和科学技术工作者在正确的哲学观念的指导下,采用合理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从事科学技术创新,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1 培养创新意识的切入点自然辩证法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我认为,应从培养发现问题、归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着手。第一,发现和提出新问题标志着人的认识的新突破,一个具有…  相似文献   
7.
“以学生为本“是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当坚持的基本理念。营造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环境,要抓住学生的兴趣展开教学,教学应顺应学生的实际需求,都对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现代地学系统思维模式是以系统思维的背景对待、研究地球和地球科学的研究模式,是当代科学家以系统思维的方法认识、理解和把握地球客体本质和规律,并形成系统地球科学理论的基本思维模式。它的出现标志着地球科学在更加广泛的领域与其它现代科学技术,以及与社会科学和哲学的广泛结合,也是当代人们了解和研究地球客体的重要的思维背景。从理论创新的角度看,现代地学系统思维在当代地学哲学的角度提出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环境与高校"两课"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简述了新世纪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环境之后,提出了如何在新的条件下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初步设想.结合以上讨论,文章对新时期高校"两课"教学队伍、教学条件、教学环境及氛围的建设谈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直觉”具有多种含义。直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学科领域以及在不同的哲学家、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那里,获得了不同的规定。本文试图从对直觉概念的历史演变和对其现状的考察中,对它的特性、内涵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给以揭示。一、从哲学的角度看直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