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研究中国和荷兰导师如何培养硕士研究生关键素养,如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自主发展能力等.调查以硕士论文指导过程为背景,对20位中国和荷兰研究型大学教师进行了访谈;访谈数据采用Atlas-ti软件进行编码.通过对编码频次和导师策略共现矩阵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双方导师使用指导策略总体相似,都综合运用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种指导策略,注重因材施教和营造相应学习氛围.结合文本内容和案例等材料进行质性分析发现:中国导师更倚重示范作用,对学习过程和质量严格把控,导师角色更偏向权威专家,多以引领学生为主;荷兰导师则更擅长使用连环提问和主动关照学生情绪的策略,刻意缩减师生间权力距离,导师角色偏向合作研究者.需要注意的是,两国教师中都存在例外情况.这些差异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两国教育传承和教育价值的差异,同时也为两国教师提供了更加多元的指导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2012年11月17日,华南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迎来建校60周年华诞。经过60年的建设和发展,我校已成为立足华南,面向全国,以工见长,理工结合,管、经、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我校一直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的科技创新发展之路。基础研究作为学校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60年来,坚持在"有特色、高水平"上下功夫,逐渐形成以  相似文献   
3.
在地国际化是后疫情时期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可能路径。在跨境国际化陷入困境、早期在地国际化偏内向型和浅层性与数字技术的驱动下,我国在地国际化得以发展,既是对跨境国际化的本质超越,又是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重塑。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在地国际化需要形塑在地国际化内涵,突显自我文化意识;依托数字化技术,促进在地国际化课程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构建中国特色的评估体系,达成在地性和国际性的双向融合。  相似文献   
4.
基于复合渠道回收的闭环供应链决策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燕娟  关启亮 《软科学》2009,23(12):13-16,29
研究了复合渠道回收的两级闭环供应链系统决策问题。在只有零售商负责回收的再制造闭环供应链上增加了一条由制造商直接回收的渠道,组成复合渠道回收,建立相应线性数学模型,并分别求出两种情况下供应链合作的最优价格决策和制造商占主导的非合作博弈最优价格决策。通过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在假设条件下无论是合作还是非合作情况下,复合渠道回收不会影响正向供应链的最优定价及其相应需求,但回收量一定会增加,市场固定回收量a=0时利润一定会有所增加,反之只有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利润才会相应增加。另外,不同的条件下两种情况利润增加有多有少。最后给出数值分析。  相似文献   
5.
NSFC-广东联合基金是广东省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合作共建的一类重要项目.以全国2006-2011年获得NSFC-广东联合基金重点项目资助的科研人员为研究对象,从时间维度追踪这些科研人员获得科研项目资助情况,探究科研人员成长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科研人员的成长重在积累与集成:科研人员既要有持之以恒、刻苦钻研某一个领域的毅力,又要有跨学科和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紧密联结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培养一流人才国际竞争力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目标。基于16位荷兰研究型大学博士导师的访谈,运用Atlas.ti 7.5质性分析软件,分析了中国学生跨文化科研学习特点。结果显示,中国学生勤奋、专注、充满热情、学习能力强、能迎难而上的特点赢得荷兰导师高度认可,但在语言能力、学习主动性、批判思维、跨文化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需重点培养。此外,与中国学生的跨文化碰撞,不仅提升了导师的文化回应指导能力,也促使他们自我审视和改进习惯性指导方式。这些发现可为中国高校培养国际化一流人才跨文化学习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