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2.
由于区域科技发展需求的多样性、区域科技创新主体的多元化、区域科技资源的流动性以及科技创新的不确定性等特征,区域科技管理联动存在着区域科技计划不联动、区域科技平台建设不联动、区域科技项目管理不联动以及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不联动等障碍。本文结合制度设计的理论,尝试性地提出区域科技管理联动机制建议:从动力机制解决联动的主观障碍问题、从运行机制解决客观的壁垒问题、从约束机制解决机会主义倾向问题以及从补偿机制解决制度缺陷问题。  相似文献   
3.
4.
在大数据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可基于大数据的管理创新,以适应当前劳动关系日趋多样化、组织管理方式去中心化和扁平化以及新生代员工个性化的价值观等新形势。借助人力资源管理成熟度模型来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数据的需求将会呈现出一种从个体的、现象的、精准的、因果的判断逐渐转向于对群体的、规律的、相关的和感知的预测的发展趋势,同时将伴随着人力资源理念和管理思维的蜕变。相比"小数据"而言,大数据将从3个层面推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从基础层面实现人力资源标签化形成人才"数字画像",从实施层面构建人力资源的决策及反馈系统,从战略层面促进管理思维由管控转向价值赋能。  相似文献   
5.
从“路径依赖”概念分析我国高校科研管理存在经费多来源于政府投入、重“管理”轻“服务”、重“数 量”轻“质量”以及评价重“成果”轻“转化”4个方面的路径依赖效应,然后从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和传统文化以及 特殊利益集团等方面分析路径依赖的成因,并通过案例分析,采用新制度经济学框架提出高校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区域科技合作本质上是知识流动的过程,包括知识生产、知识集成和知识传播过程,由主体因素、客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组成。本文通过对知识流动内容、方向和成本3个方面分析,构建区域科技合作的知识流动关键影响因素。同时,从知识流动视角探索了区域科技合作知识流动过程的8个特点,并为区域科技合作工作提出了思考:区域科技战略决定了知识流动模式、知识流动阶段化发展;推进知识流动与人员流动、文化流动和平台建设相结合,有助于知识流动的高效集成;完善知识流动机制建设,实现知识流动的成本优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