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科学研究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大学科研人员的深入访谈,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探索性地构建了对大学科研人员产学合作模式选择产生影响的直接制度和间接制度;研究发现,直接制度在大学科研人员的产学活动中发挥的效应为零,与直接制度相比,间接制度对大学科研人员产学活动的影响更为明显。结果表明政策制定者需要进一步疏通政策的传导机制,强化政策的执行力,进而提高大学科研人员产学合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阐述协同创新的基本内涵,分析协同创新战略下我国工程博士培养模式创新的必要性;从招生、课程设置、实践训练、导师指导和论文答辩等方面提出我国工程博士培养模式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层次上移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类型契合,二者的教育类型具有一致性,也具有一致性的教育改革实践诉求.指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应着眼于以下方面:专业设置体现行业或社会领域需求;构建基于工作实际的课程体系;建立实训和研发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专业实践环境和机会;强化学术型和实践型高级专门技术人员合作互补的“双导师制”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4.
应用型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方利益主体.面对应用型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校内外合作主体意愿不足的困境,基于共生理论,深入分析应用型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的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构建应用型高校"双创"人才培养共生体系,提出构建以产业学院为载体的共生模式、打造多元化的共生环境的应用型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策略,以期能够为应用型高校"双创"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运用CiteSpace软件构建国际上学者对研究型大学创新科技政策研究的知识图谱,通过共被引文献分析和关键词热点分析,探寻研究型大学创新科技政策研究历程、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以及未来研究趋势。研究结果得出对我国的启示:研究型大学创新科技政策的发展不能仅局限于大学内部的科研政策,应根据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调整科研创新方向,广泛与市场接轨;并且如何从政策层面引导研究型大学科研个体进行创新也将成为未来政策的考虑。  相似文献   
6.
我国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的探索历程与路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培养一批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现场工程师人才,是职业本科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职业本科院校培养的现场工程师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性支撑,是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价值旨归,更是人才培养的题中应有之义。职业本科院校要根据自身属性,将现场工程师的培养规格定位为工程技术型、能力复合型和实践创新型。基于此,在实施策略上,需要研发专业认证标准,夯实人才培养基础;聚焦工程实践问题,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融合多元培养主体,形成育人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8.
阐述协同创新的基本内涵,分析协同创新战略下我国工程博士培养模式创新的必要性;从招生、课程设置、实践训练、导师指导和论文答辩等方面提出我国工程博士培养模式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现代化起点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通过对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的论述,并借助案例分析,提出了职业教育现代化起点的三个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起点的路径:构建与区域内产业人才需求相协调的专业结构,建立与产业发展相契合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和培育以提升专业内涵为核心的区域文化特色专业。  相似文献   
10.
董杰  连晓庆 《教育与职业》2021,992(16):100-104
开展劳动教育是应用型高校建设与发展的内生需求,对推进应用型高校建设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文章从劳动内容、劳动过程和劳动结果三个方面解读了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涵养工匠精神和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感、责任感是应用型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价值诉求.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开展劳动教育为案例,构建了劳动教育的"4321"模型,并从课程、实践活动、文化、评价、师资队伍和特色化劳动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实施劳动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