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1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跨学科学:跨学科研究的科学巴姆区分两类跨学科研究:(1)同时运用两门或多门已经成熟的知识于解决一特殊问题的跨学科研究,(2)导致新理论知识的跨学科研究。本文限于对后一类跨学科的探索。构成这门科学的问题可分三个阶段来进行讨论,为方便起见,分别称为初级概...  相似文献   
3.
复杂性是什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详细分析了复杂性在日常语言、科学和哲学语境中的语义 ,阐明了复杂性语义的多义性和模糊性 ,并且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没有人们共同接受的度量复杂性的标尺和框架。  相似文献   
4.
整体论改变了未来科技发展的路径和特征,一方面能够促进物的科学向人的科学的转型跃迁,另一方面能够促进个性化科学的建构和发展.因此,未来科技的人文特征将越来越显著,并将出现人类自觉选择下的限制性发展.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方法是一种成熟的整体论,能够促进未来科技与文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创新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 0 2年 1 0月 2 6日至 2 7日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界 80余名知名学者聚集在华中科技大学 ,隆重召开创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高层学术论坛。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为论坛发来贺信。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江蓝生 ,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等领导与来自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黑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湖北省委副书记邓道坤会见了与会专家。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与华中科技大学合办 ,集中探讨了在创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如何发展的问题。从论坛收到的论文看 ,既有宏观的构建 ,又有微观的分析 ,不少文章甚至可以纳入实际操作的范围 ,颇具理论和现实意义。从本期始 ,本刊将连续 3期以专栏的形式刊发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些论文和发言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自然、人文、社科三大领域聚焦原始创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刊在科学技术部办公厅调研室的指导下,就目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原始创新”话题,举办了一次题为“自然、人文、社科三大领域聚焦原始创新”的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从各自领域对“原始创新”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剖析,其中不乏耐人寻味、切中肯綮的见解和观点。为了引起学术界更多地关注“原始创新”,我们将与会学者的发言进行了整理,刊载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科学家的科学素质主要是指科学涵养和基本品质。科学涵养和基本品质主要体现在对科学有深刻的理解,透彻领悟科学的内涵,把握其实质,并能在科学实践中做出成就。理解科学,增强理论思维能力,是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从事科学研究首先必须对科学有深刻的理解。因为科学是人类力图对世界有总体的把握,是人类试图掌握自然秩序以影响未来的一种努力,也是人类试图从自然界取得更大自由的一种行为方式。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时说:“我一生所学的可归纳为:准确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学科,透彻地理解它,摒弃一般流行见解,坚持…  相似文献   
8.
未来研究日益重要。未来不在过去的延长线上,未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与不可预测性,同时未来又在我们面前展开着巨大的可能性空间,需要我们用理智去选择、去塑造。美好的未来如何选择和塑造?需要人们的眼光、智慧,更需要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又切不可是虚无飘渺的、空想式的,而应该是切切实实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能真实地导引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这种精  相似文献   
9.
创新文化的内涵及其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创新”正日益成为企业所关注的课题,而学习是创新的前提出加基础。为此本期高端访问以学习力加创新力为主题邀请了全吾伦先生、廖肇弘先生和康易成女士分别从创新观的作用、学习与创新的关系及江淮汽车学习力培育的成功案例对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物理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物理学不但在形而上学层面上塑造人类的思想,也通过对它的应用在形而下或形而中层面上改变着人类所赖以生存的世界。物理学不但为发展科学和技术提供所需要基础原理和关键知识,而且对社会对各个方面产生直接的巨大冲击。我们必须强调的,作为物理学家的爱因斯坦的科学创造精神对我们今天倡导的自主创新起着巨大的鼓舞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