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闫淑敏 《学周刊C版》2013,(1):178-180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面临的挑战。一方面,随着人们平均预期寿命的持续延长,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老服务问题日益得到社会重视;另一方面,随着"低龄老人"和"健康老人"数量的增加,积极老龄化的理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赞同。本文旨在研究河北省老年旅游的开发渠道,为河北省的旅游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3.
Chocolate Train     
我们都知道瑞士的巧克力特别好吃,And its"Chocolate Train"is also very famous.你一定会感到奇怪:What is a"Chocolate Train"?难道是巧克力做的火车吗?No!它其实是周游瑞士的观光列车。Itcan take you to a chocolate factory.You cantry the yummy chocolate there.为什么它会被称作  相似文献   
4.
以典型制造业企业上汽集团为例并以其15个整车基地所在城市2014~2018年出台的共计443项人才政策作为研究样本,综合运用文本计量、文本挖掘、关键词社会网络、内容分析、调研访谈等多种方法,从政府-企业协同关系视角系统梳理回顾和反思地方人才政策体系并揭示其瓶颈问题。结果发现:(1)各地人才新政发布主体协同情况参差不齐,政策受益客体分布不均,大多数政策缺少前瞻性布局和考虑,重点关注高科技新兴产业领域,且高校毕业生和海外优质“塔尖”人才成为主要青睐对象;(2)政策工具主要集中于人才创新创业和人才引进,放宽落户条件已是大势所趋,人才落户、购房补贴、生活补助、税收优惠等已成各地政府人才吸引主要手段,政策精准度有待提升、工具措施较为单一且同质化现象突出;(3)从政府-企业协同关系视角看,人才政策的政府-企业协同效应缺失,地方人才政策体系仍有待完善,企业用人单位也存在严重缺位。最后,从政府政策制定、企业政策使用及政府-企业协同合作等3个层面提出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5.
闫淑敏  段兴民 《预测》2002,21(3):4-8
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可分为政府、企业、家庭三个不同的层次,其中家庭是最直接的投资者和受益者。人力资本投资包括对教育、健康等多方面的投资,其中教育投资对提高人力资本的存量起着非常重要和直接的作用,而健康投资则是提高人力资本存量的最基础的投资。本文人微观投资主体-家庭入手,收集了大量资料,通过比较分析,全面考察了中国城镇家庭教育投资和健康投资的历史和现状,总结了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总体特征,并对家庭教育和健康投资的收益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动态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闫淑敏  张生太 《预测》2003,22(1):7-10
在以往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研究中,大多注重政府层面的投资,而较少关注农村家庭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本文从微观投资主体-家庭入手,收集了大量资料,通过比较分析,较系统地分析了农村家庭教育和健康投资的动态变化状况。针对农村家庭教育投资不足的现状,本文认为除了加大政府的农村教育的投入外,还应拓宽农村教育投资渠道,为农民家庭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本投资途径。针对农村家庭健康投资低的现状,还应尽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农村家庭健康的投资。  相似文献   
7.
高校科研人员是高校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的关键力量。在当前高校科研人员创新动力不足的背景下,借助扎根理论探究高校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因素,构建高校科研人员创新动力的“能力-动机-情境”模型,包括创新能力、创新需要、创新诱因和创新情境4个主范畴及其对应的16个子范畴。以期为如何推动高校科研人员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人力资本投资、配置调控的前提,分析了当前我国人力资本投资与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增进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员工与机器关系已成制造企业“机器换人”进程的关键议题,但源自企业微观层面一线员工实践证据知之甚少。基于典型制造企业员工调研访谈,探究“机器换人”实践进程中员工与机器关系概况及其影响效应。结果发现:(1)机器既在“换人”、也在变换员工工作,“局部‘机器换人’、总体人机共生”成企业实践总趋势,且被机器替代的员工呈现组织内外部双循环流动趋势;(2)已有组织在倡导员工把机器当同事,超六成受访者希望把机器当同事,超半数受访者表示其已把机器当伙伴而非工具或对手,且超四成受访者表示应加大“机器换人”力度;(3)机器既在“换人”、也在“助人”,员工则对机器“爱恨交加”,既担忧机器替代就业,又无法离开机器而独自作业,且“机器换人”对员工工作收入、效率、强度、时间、动力等均有双刃剑效应;(4)员工对待人机协作持积极态度,其总体更偏好与人而非机器协作,但也因角色情形而存在差异,即员工更偏好作为平级同事或上司的人类协作者而非机器,并偏好管理作为下属的机器而非人类;(5)机器特征(相较于员工特征)对人机关系影响效应总体更为凸显,且性别、技能熟练程度、机器智能自动化程度、操作界面设计合理性、机器技术支撑程度等存在...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部人力资本流量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是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关键,人力资本流量与人口迁移状况密切相关。本文从横向和纵向西方面比较分析了西部人口迁移状况。在此基础上对西部人力资本流失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针对西部人力资本流失严重的现状,剖析了西部人力资本流失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