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4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省大丰市施耐庵公园,有施耐庵塑像碑座文。其主要内容根据王道生的《施耐庵墓志》。近来《水浒争鸣》第十三期有陈传坤先生《〈施耐庵墓志〉辨正》[1]一文。前后两文,在客观上正是互相呼应。究其实际,前者难以取信于人,后者也未能给《施耐庵墓志》真正辨出其"正"。  相似文献   
2.
周邦彦,字美成,晚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北宋著名的词人和音乐家。有《片玉集》传世。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一岁据《宋史》卷十二《仁宗本纪》:是年四月,“江河决溢,河北尤甚”。七月,“赐河北流民米”,“出内藏银,绢三十万,振贷河北”。  相似文献   
3.
浙江《水浒》研究会第七届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0月9日至12日在水乡名城湖州市举行,由湖州师专举办.有省内外《水浒》研究专家与《水浒》爱好者27人参加,提交论文24篇.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从中国文化史来审视《水浒》,即把这部伟大的文学名著置于中国漫长的文化史系统中,探讨它如何继承并发展文化史上的某些优良传统以及局限之处,同时,探讨它对后代的作用与影响,具体说来,论及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一、“宰相胸襟”《水浒》中的李逵,常以不顾安危、战斗勇猛著称。但,他还有另一个不大为人所注意的特点,即:心地宽大,能容纳人。李逵去凌州迎战水、火二将的途中,在官道旁边遇到一个大汉,发生了口角。于是,波澜迭起,层层相推,作者用了三小节文字,把李逵上述这一特点一层深一层地揭示出来。先是: 李逵便抢将入来。那汉子手起一拳,打个搭墩。李逵寻思:“这汉子倒使得好拳!”坐在地下,仰着脸,问道:“你这汉子,姓甚名谁?”(六十六回)  相似文献   
5.
凡属“史”一类著作,有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即如何以史为纲。既突出重点,又注意全面,恰切地反映历史的真貌?这本是“非知之难,能之难也。”陈洪先生的《中国小说理论史》常常是在“能之难”处显示其“能”的。自先秦“小说概念之源流变迁”,直到“清末新理论的曙光”,跨越数千年。凡是重要的材料,《史》中固然都予以突出的位置;但,更为使人醒目的是,常为一般学者忽视、或轻视而只字不提的,却也别具慧眼,给以恰当的地位。随拈一例。南宋人郑樵的《通志·乐略》,把乐论  相似文献   
6.
无赖流氓,地位卑微,处于社会底层。达官贵人,声势赫奕,踞于庙堂之上。这本该是两类相距甚远,品性迥异的人。可是,《水浒》的作者,却把这两者在高俅身上统一起来了。我们要赏析高俅形象,就不妨顺着作者的笔意,看他是怎样塑造这种无赖式的官僚与官僚式的无赖。  相似文献   
7.
山路雨添花,花动一城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鹏千百。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这是秦观的名篇《好事近·梦中作》词。此词颇受秦观师友的青睐:苏轼听了供奉官侬沔(《淮海集》作莫沔)的“为余道此词(《好事近》),至流涕,乃录本使藏之”①;黄庭坚则专门为之题诗:《跋少游〈好事近〉》。在崇宁甲申(1104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古代小说研究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要加强并扩大小说文本的研究。中国古典小说,自先秦时代寓言式的“微型小说”开始,直至晚清,据不完全统计,白话体与文言体共有数千种。而今天被研究者涉及较多的不过十分之一左右。这就急需我们扩大研究范围,以便从如此丰富的小说遗产中广泛吸取精华,以利于广大群众从更大范围去鉴赏古典小说艺术,这也有利于提高当前的小说创作。此其一。其二,就当前已被众多研究者作为研究热门对象的,甚至是一些国际级的古典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风月相思、羁旅离愁与忧国忧民等几个方面评论了周邦彦作品的思想内容,针对近一、二十年来把周邦彦看作"宫廷词人"、认为他只能写些"毫无反映时代面貌"的"艳词"之类的看法,提出一些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10.
北宋大家周邦彦的词作,就其思想内容来看,常为人们所诟病的,主要是其风月相思部分。清人刘熙载在《艺概·词概》中就说:“周美成词,或称其无美不备。余谓论词莫先于品,美成词信富艳精工,只是当不得一个贞宇,是以士大夫不肯学之;学之,则不知终日意萦何处矣。”当今一些最具有权威性的著作,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认为:周邦彦“只能写些‘玉艳珠鲜’和‘柳歌花亸’的艳词,以娱乐当时的统治阶级。”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干脆把周邦彦指为“宫庭词人”。这些说法,都有以偏代全之疵。因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