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体育   1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严翰秀 《武当》2011,(1):31-33
一、中国武术历史发展繁荣时期的变异——内家拳法的产生为了说明中国内家拳的产生和存在,有必要回顾一下中国武术发展的历史。根据中国武术权  相似文献   
2.
严翰秀 《武当》2011,(11):25-28
2010年11月,我参加了台湾郑子太极拳研究会主办的第八届杨式太极拳第五代名家论坛暨郑曼青先生110岁诞辰纪念会,86岁的台湾郑子太极拳名家徐忆中是郑子太极拳研究会的多届老会长,也是这次大会的会长。会间,我对徐忆中会长进行了采访。徐忆中会长是郑曼青宗师的弟子,毕生热爱太极拳,学习太极拳,传播太极拳,把源于杨式太极拳的郑子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的"绝艺"继承和发扬光大。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为这次大会题词曰:"绝艺千秋,曼青先生一百一十岁冥诞纪念",客  相似文献   
3.
3月,世界各地的太极拳爱好者云集在如画的三亚海滩,迎着火红的朝阳,身著白色的练功服,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在优美的中国民乐伴奏之下,虔诚地习练太极拳,一遍又一遍,绵绵不断……为何这些金发碧眼的洋人会对中国的太极拳有如此浓厚的兴趣呢?我们从几位外国朋友习武的过程中了解了其中的“奥秘”。  相似文献   
4.
严翰秀 《武当》2003,(4):57-60
“研究太极拳,我是业余的,但是我很敬业。”这是北京信息工程学院教授于志钧对自己的评价。重文轻武,是儒家思想处于正统地位的中国社会里的一种现象,王宗岳《太极拳论》的出现,开创了中国古代高文化人研究太极拳的先河。于志钧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半个世纪研究中国的太极拳,追求太极拳推手技击功夫,努力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实在难能可贵。笔者于2001年8月在于志钧的寓所采访了他,了解到他颇有传奇色彩的习武经历。  相似文献   
5.
林墨根生于1920年,年已八旬。他说,学习太极拳如果得到正宗的传授,又刻苦练习,有悟性.就是80岁也还能长功夫。  相似文献   
6.
严翰秀 《武当》2011,(3):29-32
据资料记载,杨式太极拳第三代宗师杨澄甫在上海传拳时曾经将杨式太极拳的无极式传给了叶大密,后来这个式子逐渐演变成了无极式气功。蔡松芳先生得到叶大密老师的传授,数十年练习无极式气功,悟出了其中的奥妙,出版了《无极式气功——太极拳的基本功》一书。澳门何智新先生慕名向蔡先生学习无极式气功,是澳门无极式气功的传人。何先生在回归前的澳门  相似文献   
7.
严翰秀 《武当》2014,(2):17-19
自从我学会打太极拳过后不久,我便十分注意收集和学习太极拳的经典著作。所谓太极拳的经典著作,是指那些在太极拳的历史上得到公认的代表人物和各太极拳流派的主要传人,在太极拳习练、实战与教学中总结而成的太极拳著作和文献等。有些太极拳经典我手上没有,太极拳朋友也会从外地为我购买或者复印寄给我,  相似文献   
8.
严翰秀 《武当》2011,(9):24-26
四、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太极拳弟子。郑曼青老师在台湾悉心教学,培养了一大批弟子。据资料介绍,由郑曼青老师直接或间接传授而学习郑子太极拳的人超过10万。入门的有梁栋材、叶秀挺、刘锡亨、黄性贤、陈志诚、宋志坚、罗邦桢、徐忆中等。这些弟子在台湾在世界各地传播太极拳,成绩斐然。我于  相似文献   
9.
严翰秀 《武当》2011,(12):30-31
待师如父,极尽弟子责任古人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半个多世纪以来,徐忆中作为郑曼青老师的弟子,他时刻牢记这条古训,并身体力行。郑曼青老师在台湾除了教授太极拳之外,与一些高层朋友结社赋诗作画,他的画只送友人,不进  相似文献   
10.
严翰秀 《武当》2011,(2):33-35
(2)张三峰"精于少林"的个人主体认识基础。前面所引述的文字中说张三峰"精于少林",这是古人的概括认识,张三峰如何"精于少林"没有说明。因为"精于少林",对少林拳术有精深的认识,才能有突破和发展的基础。如果对少林拳术不了解,是不可能在少林拳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