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体育   7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谈佐麟(1919-),名祖麟,字佐鏖,生于苏州。12岁那年被花花绿绿的各国邮票所吸引,便常去张景盂开设的五洲邮票社购买袋票。之后,他专注于成套,成系列的民国票、清代邮票,以及商埠邮票的收集。同时,开始广泛浏览中外邮学书刊、邮票目录,从献资料和实践中积累邮识、吸取养分,成为苏州地区小有名气的青年集邮家,并陆续参加了当时国内三大集邮组织:上海中华邮票会、杭州新光邮票会和郑州甲戌邮票会。  相似文献   
2.
赵玉岭  刘贻泽 《收藏》2009,(1):148-149
著名集邮家张包子俊(1902~1994年),又名张包善元,笔名御风、风、俊、怡素等,祖籍安徽歙县,出生于杭州。新光邮票会主要创始人之一,被称为“新光之母”。1981年起历任杭州集邮协会首任会长、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副会长、浙江省集邮协会名誉会长(图1)。  相似文献   
3.
经唐无忌先生的引见和介绍,笔有幸拜识了大名鼎鼎的张盛裕先生。张先生的令尊是三、四十年代上海滩集邮界名震遐尔的张赓伯先生。张赓伯先生当年任职于交通银行,邮藏邮识俱佳,尤以邮史研究见长,人称“邮史矿”,主编过《邮典》、《新光会刊》,所《邮海沧桑录》等为时人所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4.
继上海拍卖行5月5日在上海取得邮品成交70万元(不包括买方佣金,下同)的业绩后,虹口拍卖行又联合普陀创业集邮票品社在7月213举办了2000年夏季邮品钱币拍卖会,共推出501项拍品,总底价119万元(不包括89项无底价的邮品),经近4个小时的拍卖,实际成交174项,成交率不足35%,总成交价为297980元。  相似文献   
5.
集邮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邮品的互通有无。上海是中国集邮活动的发源地,首次收购旧邮票的广告就刊登在上海的《申报》上,最早的邮商之一也诞生在上海。不少老一辈集邮家为了适应集邮发展的需要,下海当了邮商,承担起交流邮品的责任。他们在经营中重品格,讲邮德,至今受人称颂。中华邮票会、新光邮  相似文献   
6.
“纪念上海市集邮协会成立25周年”座谈会于2006年上海集邮节开幕当天下午在上海集邮大楼举行,会议由副会长唐无忌主持(下图)。他是市邮协创建时期的副会长兼秘书长,希望这次座谈会既能回顾25年来的各个时期,又能反映整个上海集邮界的方方面面,发言的人选和顺序都由他事先用电话相约。  相似文献   
7.
刘贻泽 《中国集邮》2001,20(10):42-42
新加坡的集邮家群体中,张美寅先生算得上是刻苦成才的典型。张先生1950年出生在福建泉州西门外一个贫膺的农村,其父在上个世纪40年代就远去南洋,在马来西亚落脚谋生。张先生3岁时随母亲去马来西亚和父亲团聚。由于家庭贫困,张先生生刚完小学就不得不辍学打工,其间历经磨难和坎坷,当过被警察驱赶的卖面包小贩,做过靠力气吃饭的码头工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