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体育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学校体育中,运用心理学理论,改进和发展体育教学,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学生在体育课上,主要是进行各种身体练习。但在身体练习的同时,心理活动也是非常活跃的。在紧张、有趣和一定困难的练习中,有意识地进行心理训练,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教师应当主动地担负起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体育观的变化,我们已从单一的生物体育观跨入了多维体育观。体育教学的改革与进步必然也要从单纯注重“生理因素”发展的同时也注重“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本文通过理论探讨和具体的“心理训练”实验,说明在体育课中注重心理训练。对改善体育课小群体的人际关系、对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心理品质都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提出要圆满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在处理好师生关系方面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学校的体育课堂是由参加上课的全体师生组成的“社会群体”。体育课上,师生在教与学、学与练的过程中,有相互间的交往,有共同的活动目的,构成了一种“体育课堂社会”。过去,我们为了改革体育教学,提高体育课质量,从生理学、心理学的角度,进行过一些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今  相似文献   
5.
<正> 最近,有的同志在体育课的听课与评课中开始注意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心理活动,并提出与“生理负荷”相对应的“心理负荷”,以此作为评价一节课的参考标准之一。我以为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值得深入探讨。可是,学生体育课上的心理活动,是开始于课前、贯串于全课的一个“心理过程”,用“心理负荷”的提法似乎不太确切,因此,我认为采用“心理过程状况”这一概念似乎更贴切一些。我觉得,在备课中除了备教材教法,安排密度、运动量,考虑思想品德教育之外,还要根据教材特点,场地、器材、气候等具体情况,预计学生心理方面可能的变化,事先设计好几套办法,以便临场运用。在课的进行中则要随时注意学生情绪上的变化,及时发现问  相似文献   
6.
看过国际女排比赛的同志,都可以明白,女排的胜利已经不完全靠技术、战术和身体素质方面的优势、在关键时刻还依靠心理上的优势,在顽强拚搏力挽狂澜后取得最后胜利.一些项目在国际比赛中,由于运动员心理上的失误而导致功败垂成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因而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已经得到广泛的注意,这方面的研究也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人的心理状态、心理品质的优劣,对许多事情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大至于我们培养的一代新人有没有顽强的意志、能否战胜各种困难,担当起建设"四化"的重任;小至一节体育课上得是否生动活泼,教学效果好不好,都和心理状态、心理品质有直接的关联.我是一个中学的体育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深地感到,体育课教学效果的好坏,体育课给予学生生理上心理上、思想品德上多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