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等方法,讨论了体育的人文性和“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向“以人为本”的现代竞技体育观念转变的总体趋势。“以人为本”将会成为新世纪竞技体育的主旋律,成为竞技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必须融入“以人为本”的基本发展理念,这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要构建“以人为本”的“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就要实现从“生物体育观”向“人文体育观”的转变;实现“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科学精神”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2.
问题的提出过去,我们在分析一堂体育课时,似乎完全托负于课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大小问题上,用它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诚然,评价体育教学质量,它是可靠的生物方面的量化指标,然而作为唯一的标准,是带有片面性的。这样也将禁锢我们正确地评估体育教学的思想与方法,对学科的发展是可怕的和危险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多维体育观是当今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单纯的生物教学观将被多维教学观取代。本文对壮族中学生体育课心理负荷的研究正是在这一观念的更新基础上作出思索的。体育课心理负  相似文献   

3.
现代体育已进入注重心理素质的时代。本文着重分析了心理内容,心理能力,心理训练和心理教育等项因素对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的意义和作用,阐明在体育走向市场的条件下,尤其要注重运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并针对我国抓运动员心理训练不平衡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陈胜  昝新林  李爱军 《湖北体育科技》2009,28(5):562-563,F0003
通过对湖北省高职院校体育现状的全面调查,从体育大课程观的角度对高职院校体育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学分制、俱乐部、运动训练与竞赛、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场地器材、师资状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和论证,阐述了高职院校体育现行模式和发展对策,构建了高职院校体育大课程观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5.
要想把“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把体育课改不断推向深入,把每个学生培养成真正健康的人,就必须做到“育体”和“育心”和谐并举,要“育体”更要“育心”。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往体育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但这个问题十分重要,是今后体育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我们对于“育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有清醒的认识。经过四年的大胆实践,我们认为:在体育课中尝试开展心理拓展训练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是科学、安全、可行、更是有效的。心理拓展训练是架设“育体”到“育心”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李绯 《体育世界》2010,(12):107-108
体育教学的特点是人多面广,教学组织复杂,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受到生物体育观的影响,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以传授基本技能为中心,使体育教学活动变得机械单调,忽略了教学中设立良好的心理环境这一因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为此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体育课堂教学中,国内外有关学校体育的新思想、新方法、新观念汇成强有力的冲击波,给体育课堂教学带来教学主体的根本变化,由此,讲授才变为启发,“专制”才变为民主,一言才变为群言,“演员”才变为“导演”,注重生物体育观才转变成“生物、心理、社会体育观”,注重外部刺激才转变成激励内部动机等等。这些变化使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出现了三大“热点”.“热点”之一是课堂教学民主化。当教学中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后,课堂教学的中心也就明确了。此时教师不再具有绝对的权威,不再扮演一个“布道者”的角色,而是以平等的面貌出现在学生中间,组织教学过程,指导学生锻炼和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探讨体育课中班群与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关系,班群对个体社会化程度的影响和如何结合体育的特点进行群育等问题。旨在揭示体育课堂“小社会”将学生培养成“社会人”的过程规律,本文认为,进行群育,教师必须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一)现代的教学指导观。(二)现代的教学任务观。(三)现代的群育品质。(四)现代的群育方式。通过群育,体现体育课培养发展学生的身体、心理、社会能力、道德品质,理智能力、意志品质、审美观等方面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9.
设计思路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体育课打破以往单纯注重体育技能的训练,转向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全面健康的教育观念。如何让学生在锻炼身体、提高身体机能的同时获得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是当前摆在体育教师面前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将简化和改良的拓展训练引入普通高校体育课是对传统体育课的改革和创新,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改革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丰富了体育课的内容,拓展了体育课的时间和空间,增强了体育课的实用性、趣味性,而且对大学生增强体能,培养健康的心理,塑造顽强的意志。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成人高校的学生,一般来说年龄较大(其中一部分已婚)、体育基础差、中断锻炼的时间又较长,因而体质也较弱,对上体育课普遍存在怕苦怕累怕难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体育教学中,除了选用适合其特点的教材、改进教学方法之外,还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1 激发动机远景激励法:从给新生上入学第一堂课起,就明确要求学生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即“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患,还要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要求学生做到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教育人材。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第二高峰期”,普遍存在着生理发育超前,心理发育滞后的现象,这种“超前”与“滞后”导致许多应该形成的心理品质没有形成。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探索把学生的心理训练视为体育课的新的生长点,切人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之中。  相似文献   

13.
刘浩 《体育师友》2013,(5):37-39
体育理论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启发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学会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卫生保健知识,促进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社会适应的能力。体育课堂注重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传习运动技能为主的外场教学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我们思考体育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注重运动技能专长形成的同时,是不是对体育课堂的理论课教学有所忽视.或更为偏激的说是“废弃”。  相似文献   

14.
随着体育科学的发展,心理训练已成为竞技体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已被广大体育工作者所公认。在中学体育活动中,特别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不要、能不能对中学生进行心理训练?如何进行心理训练?在体育课中对学主进行心理训练会有什么结果?这些问题,部是实现体育教学科学化中值得探讨的新课题。本研究主要通过实验。我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放松的心理训练,对产生的结果加以比较,我将实验情况进行初步总结,为探明对中学生进行心理训练积累数据。  相似文献   

15.
掌握体育运动技术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当前对体育课中运动技术教学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性.本文通过对运动技术教学的反思,思考体育课中运动技术教学的合理性,同时通过查阅文献和案例分析,对体育课中运动技术教学进行分析总结,认为在体育课堂教学时,对“运动技术教学”的合理性要用科学观、发展观、价值观去合理判断,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在体育教学中正确地进行“运动技术教学”.  相似文献   

16.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注重教学效率的提高。为了把课堂教学组织得更加紧凑严密,增加练习的密度和强度,我在体育教学中使用“体育课课前准备通知单”、“体育课出勤人数报告单”和“体育课器材借用单”(简称三单),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三单”使用情况介绍如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体育运动中的心理训练的由来与发展.总结了中学体育课中心理训练的经验。指出了心理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新民主主义体育思想产生的历史根源,它与马克思主义体育观的关系以及它的历史继续性等三个方面考察了新民主主义体育思想的来源,指出新民主主义体育思想主要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体育观,其次是中国无产阶级对体育需求的心理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希望用体育来强国强种的心理,最后是对传统体育中“尚武”观念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体育课学生心理负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们根据体育课的特点,运用心理负荷测试量表和模糊数学的方法,对学生的心理负荷进行了定量的描述,并结合心理测试,对典型的心理负荷曲线进行了分析,试图为体育教学的总体改革,提供心理学的理论依据。 1.心理负荷的因素结构从系统观点分析,运动负荷包括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其因素结构如图1所示。心理负荷从属于运动负荷,其概念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人体施加的外部刺激所引起的心理负担,它是以人的心理所反映出来的内部负荷程度来评定的”.在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学中的懂会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体育内容的特性和体育学科的特点所致,在体育教学中并存着“明白道理、掌握技能和愉悦身心”的作用和目标,也就是说在体育教学中我们无法忽视“懂、会、乐”这三个要因。细想起来,我们体育教学改革,其实也是在追求这三者的完美结合。只注重“懂”的教学,是“光说不练”;只注重“会”的教学,容易产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利于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的形成;而只重视上面两者不重视“乐”的教学,也会导致学生内在动力的不足和感情的失落,使体育课失去原有的意义和轻力。这样的课应该说都是不成功的。我们可以从下列的关系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