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体育体制的改革主要需解决的内容之一就是:体育队伍知识结构的改变,从而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质,使原有的运动员单一化,转变成既有高等文化知识,又,有优异的体育成绩,以适应现代体育向高件技发展的需要。这是我国竟技体育向世  相似文献   
2.
谈高校业余训练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为了更好地实施国家体委制定的奥运战略,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学校要重视和培养选拔学生中优秀运动员 高校运动训练工作在总结和吸取了多年的经验和教训的同时,在众多从事体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已逐步形成规范化和系统化。然而,随着教育,体育体制改  相似文献   
3.
在北京奥运的激情逐渐平复之后,人们清晰的认识到中国体育的未来在于学校竞技体育的发展,然而在中国走过的二十余年的"体教结合"之路并不能算之为成功。文章通过对美国成功的学校竞技体育模式进行研究,对我国学校竞技体育的发展提出建议,以促进学校竞技体育发展。  相似文献   
4.
接应二传手对中国女排进攻和防守战术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支队伍的接应二传手决定了一支球队的技术风格,它处于球队进攻和防守的枢纽,换言之,球队防守以及防守后的反击都是由接应开始的.中国女排的接应二传手一直具有独特的技术风格和优良的传统,从袁伟民当政时的陈招娣,到后来的巫丹和崔咏梅,再到现在周苏红都很好的继承了中国女排的"全面、快速多变,以多打少"的技战术风格,因此中国女排想在2008年的奥运会和今后的世界性比赛上再次取得佳绩,必须要重视和加强对接应二传手的选拔和培养.  相似文献   
5.
乳酸是运动中无氧代谢产生的尾产物,对运动能力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本文对乳酸产生的原因及对运动能力的影响进行综述。1不同强度运动时乳酸的生成  相似文献   
6.
国家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把社区体育作为推动全民健康优先发展的阵地,是现在城市发展的重点,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区奋斗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发展社区体育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当前社区体育的现状出发,探讨了高等院校在此方面发挥的作用,为社区体育的发展探讨出一条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7.
通过以<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指导,结合高校体育改革的实际,提出了辽宁省普通高校网球选修课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完善网球选项课课程方案,为促进山东省网球选修课教学健康有序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太极拳运动对Ⅱ型糖尿病患者免疫机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太极拳运动对Ⅱ型糖尿病患者免疫机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测定太极拳运动锻炼前后免疫机能的变化。结果太极拳运动后,补体C3、白细胞介素-2(IL-2)明显升高(P<0.05),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明显下降(P<0.05),淋巴细胞亚群辅助性T细胞CD4 明显升高(P<0.05)、CD4 /CD8 比值无明显变化。结论太极拳运动锻炼有助于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机体的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方法等,对辽宁省普通高校学生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现状进行调查及辩证分析,并在新的指导纲要下对普通高校学生学习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制定出一套能够反映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突出过程性评价的多主体评价指标体系的改革措施,旨在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逆向思维法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体育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理念的合理运用,对促进学生学习,掌握知识和动作技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逆向思维教学法是在遵守教学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用全新的视角对高校排球教学过程加以探索,希望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引导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推动排球教学向着休闲化、娱乐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