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传统的图书馆在现在社会中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要想提高信息的传播能力 ,必须强化六个方面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杨海静 《贵州教育》2011,(21):44-45
一、每一次见到学生时,你都微笑了吗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其心理特别敏感,内心既骄傲又自卑,还不能很好的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他们对于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是一颦一笑都很在意。因此,教师应尽量在见到学生的第一时间就展示出自  相似文献   
3.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才是富有生命力的课堂。因此,努力营造一个让学生快乐学习的课堂,才能使学生愉快地学习。那么,如何才能营造一个快乐的英语课堂,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一、把“快乐”带进课堂“感人心者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当教师的情感灌注在教学内容中,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接受教师所教的学科,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教师的快乐情绪、和蔼的态度、亲切的笑容将会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亲切的态度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气氛的融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相似文献   
4.
杨海静 《文教资料》2014,(25):46-47
传统意义上说博物馆讲解员的服务工作主要是引导、介绍、诠释和宣讲教育。在新形势下,讲解员被赋予了新的工作内涵,从单一的讲解工作转变为更科学化、社会化、多元化、规范化、国际化的社会教育与服务工作。作为场馆与大众沟通的桥梁,讲解员不仅要利用富有感染力的讲解吸引受众,还要利用多媒体的运用、流动展览的传播及丰富多彩活动的举办促进讲解员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杨海静 《贵州教育》2009,(21):41-42
“体验成功”学生评价正是一种能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感、最大限度地全方位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潜能的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评价机制。其评价宗旨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感。“体验成功”学生评价更多的是考虑评价的教育性,不仅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以及整体能力发展水平的评价,还强调学生通过学习,在文化修养、情感道德、价值取向等人文素养上获得发展的评价,以及对学生学习过程与个性发展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非常强调日常积累:N个作文片段+N个名人事例+N句名人名言=一篇成功的作文。这已然成了学生写好作文的"座右铭"或"口头禅"。然而,当学生真正面对作文题目的时候,却感到束手无策,无话可说,无计可施。有些学生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文章,要么"言之无物",要么"面目可憎",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学生不会灵活运用手中所积累的作文素材。他们对材料只会机械积累,却不会有效占有。面对材料,他们忽视了仔细分析和深层次、全方位审视,以至于积累了很多作文素材,而在实际写作中能够真正考虑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与普及,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图书馆的服务特点从传统读者服务转变为用户服务.要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满足不同读者对于一般信息及与专业相关的个性化信息的要求.充分地开发与利用自身的馆藏资源,使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成为社会信息资源的直接参与者,成为用户与信息资源之间的纽带.  相似文献   
8.
网络语教学,既把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活动空间,同时又借助网络强大的信息传输功能突破课堂的局限性;既继承了传统课堂上面对面的学习、可以相互交流的优势,具有便于操控学习过程等优点,同时又将网络的多渠道展示功能、超级信息查询功能、跨时空互动交流的功能以及全过程记录储存功能接合起来,整合为一种教学的新式样,使得教学进入一种新境界。[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文针对课程教材内容与培养目标匹配不够、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融合不深、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结合不实、考核评价与岗位胜任力联系不紧等现实问题,通过明确岗位需求的教学目标、重塑与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学内容、设计促进岗位胜任力的理论与实验教学方法、实践基于信息化技术与资源的混合式教学、探索专业教学的思政育人模式和优化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等,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岗位胜任力,为专业课程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上,马克思的理论不仅给我们初步描绘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阶段和道路,而且给我们开拓了广阔的视域,对于现实地拓展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提供了辩证的纬度与批判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