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媒体的高速发展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媒体环境之下对城乡网民的新闻传播状况并不平衡.乡村空间的村民文化状况、经济状况以及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都是限制新媒体话语传播的因素.通过建立知识新闻框架和对农知识新闻话语的调整来拓展新媒体乡村空间的大众传播,最终提升乡村空间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2.
3.
"中国新闻奖是全国综合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这是其之初确定的内涵.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指引着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方向.本文以新闻框架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中国新闻奖电视新闻框架.在本次研究中抽取2010~2015年获奖作品的电视新闻进行分析,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分析这些获奖作品背后隐藏的新闻框架,以及发现影响新闻框架的选用和变化因素,从而可以准确的把握与利用新闻框架进行更好的建构,实现其传播目的.  相似文献   
4.
5.
关注社会发展的主流问题,成为社会主流人群所倚重的资讯来源和思想来源的主流报纸,在危机报道中的德性行为,是其德性的表象,且这一行为直接体现了主流报纸及其从业者的德性品质。德性行为在主流报纸中的表现,内容上,要保持客观与公正,不偏不倚地展现事件全貌;价值上,要体现正义,表现出以公共利益为归依的责任意识;效果上,要提供服务与帮助,降低公众的应激反应。主流报纸通过强化自身的德性,以实现公共利益为报道的最终目标,方能突破媒介介质的束缚,进入报纸永恒的春天。  相似文献   
6.
人们对新闻的认知是一个递进前行的过程。在新传播技术革命的刺激下,对同一件正在发生或已发生的客观事实,往往衍生出了不同的新闻文本而新闻文本又是新闻报道者认知的结果,由于报道者自身认知结构存在差异,尤其是对传播介质、传播者身份等与新闻报道相关要素的多样化认知,会导致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形成不同的文本因此,新闻报道者须不断调整改善自己的认知框架,使其新闻稿件真正的符合社会发展与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7.
电影作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构国家形象的目的是承担在国际上从正面或侧面的宣传中国的正确形象,与此同时展现了中国当下的实力以及发展水平,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大众传媒是重要的传播途径,进而也是国家形象的主要载体,而电影是其重要的途径之一。中国国产电影作为一种传播"国家形象"的媒介方式,同时也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正在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8.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2016年1-6月微博影响力排行榜显示,全国政务微博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首先,政务微博越来越多地使用视频化手段,包括网络视频、自制视频、移动视频等.其次,政务微博的服务功能越来越强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出现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中,二是出现了更多的权威信息发布平台.再次,在组织化的新闻生产向社会化的新闻生产转型背景下,政务微博开始具有提供新闻报道消息来源、公众参与、循环报道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新疆社会中,大众传媒通过建构信息世界,作用于新疆现代家庭文化形成,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作用于现代家庭观念的形成;第二,作用于男女平等观念的形成;第三,作用于学习型家长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国家形象这个话题近几年十分火热,国家形象也就是构造出的国家品牌,被等同于国家品牌形象.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上升,在国际上的影响日益强大,我国十分注重国家品牌形象上的提升,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已经成为重要课题.本文以文本分析法,分析在政府把控下的主流电影中商业资本的注入对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