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综合类   1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中法越南问题交涉 ,宗藩权和保护权之争一直是双方交涉的焦点。中国维护宗藩权 ,是维系中越历史久长的藩属关系 ,从而保护西南边陲的安全 ,遏制法势力渗入云贵 ;法国强加越南于保护权 ,目的是使越南脱离中国的藩属 ,使越沦为法殖民地 ,从而以越为基地侵夺中国的云贵。中法宗藩权与保护权之争是反殖民化与殖民化之争 ;是中越人民反侵略与法国侵略的斗争。尽管越南最终沦为法国殖民地 ,但中国援越抗法斗争的正义性是永存的  相似文献   
2.
大学历史学科“四个一”方案指的是通过四个相互关联阶段的学习 ,使历史专业的学生从各个方面提高自身素质 ,从而更广泛地适应社会需要的方案。该方案可操作性强 ,实施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3.
红军长征精神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食粮,它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而发扬光大,并深刻地影响当代乃至后世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红军长征精神闪光的内核必将在中国共产党开创的新的伟大时代里进一步得到光大和升华.  相似文献   
4.
19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周边藩属国在东西方列强的武力侵略下,先后终结了与中国的藩属关系。列强继而把手伸向了中国的本土,其中英国企图侵入中国西藏。在政治上寻求剥离西藏于中国的法律借口,炮制所谓“西藏是中国属国”的谬论,并通过外交途径与中国较量。时任驻英大使曾纪泽严正声明,“西藏乃中华属地”,而不是属国。中国拥有对西藏的主权是毋庸置疑的,通过历史史实从根本上否定了英国炮制的“西藏是中国属国”的谬论,捍卫了中国对西藏所拥有主权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5.
曾纪泽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外交家,他所著<中国先睡后醒论>一文,是坚持正义与公理的外交宣言;是被欺侮的弱国向西方列强讨回公道的战斗檄文;是中国外交家向西方士人申明中国之和平、独立、自主友好外交政策的不屈呐喊.  相似文献   
6.
1912年2月6日当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将《优待条例》递交给大清隆裕太后之时,这就意味着在中华大地统治268年的满清王朝至此灭亡.持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到此结束.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伟大胜利.从兴中会成立到中华民国的成立,革命党人用了近十八个春秋的浴血奋战.然而从武昌首义到袁世凯篡权才不足1年的时间.除了许多众所周知的原因之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胜利了的革命党人没有“剩勇追穷寇”,而是在大敌包围年轻共和国的关键时刻,革命党人的后院起了火,原先的松散的联盟很快的分裂了.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斗争愈演愈烈,这就大大的削弱了革命派的力量,加速了辛亥革命的流产.  相似文献   
7.
1920年发生的甘肃大地震,虽然是不可抗的自然灾异,但由此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是复杂的.透过灾异的表象去发掘由人为造成的后灾害现象,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因为人为的祸害要比自然灾害带给人们的苦痛多得多.  相似文献   
8.
1871年沙俄公然侵占我伊犁地区,并实行野蛮的殖民统治.次年清政府向沙俄交涉归还伊犁,这是历史上中俄第一次伊犁交涉,由于沙俄政府采取拖延伎俩,交涉毫无结果.事过6年,1878年10月,左宗棠部消灭阿枯柏反动政权,收复新疆.但沙俄赖在伊犁不走,于是清政府派崇厚为全权大臣,赴俄谈判归还伊犁问题,这是历史上中俄第二次伊犁交涉.次年10月,崇厚擅自签订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消息传来,朝野舆论大哗,清政府拒绝批准此条约,并将崇厚押入大牢,听候发落.伊犁交涉暂时搁浅.4个月后,清政府改派曾国藩之子,一等毅勇侯大理寺少卿曾纪泽为钦差大臣,出使俄国彼得堡,这是中俄第三次伊犁交涉.这次交涉由于曾纪泽“啮雪咽旃,期于不屈”,“障川流而挽既逝之波,探虎口而索己投之食”,为国争利,终于收回了伊犁及特克斯河流域等地,这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是少有的.曾纪泽在彼得堡谈判中的杰出表现,被爱国爱家的炎黄子孙广为传颂.  相似文献   
9.
忠王李秀成是一八五六年天京事变之后,太平天国革命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阶段后,出现的优秀领导人.在他率军攻略苏杭,占领常州,嘉兴,兵锋直指上海时,便直接地与外国侵略者在华的势力发生冲突.如果说一八六○年以前,李秀成对外国侵略者的认识仅仅是间接的话,那么一八六○年以后,对外国侵略者的认识则是比较直接的了.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以儒家礼教为宗旨,提出了系统的育人、选人、用人、待人的人才思想.在礼崩乐坏的封建集权的大环境下,曾国藩清醒地窥见并牵出社会没落的绳结,提出了他的系统人才理论思想.尽管这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无法施行,但它对后来的社会仍有着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