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炎年间的翰林学士几乎都是高宗的元从之臣,面对当时动荡的政治局势,攘外安内,群策群力,对于稳定南宋政权功不可没。绍兴年间,随着宋金和议趋势的逐渐明朗,翰林学士也成为秦桧扩充势力,鼓吹和议的附庸,失去了政治独立性;秦桧死后,则又成为高宗肃清秦桧势力的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2.
在酷吏政治的高压态势下,士人对酷吏政治本身进行了持续抵制,当然,抵制的形式则因为认识角度的不同而并不一致。但是,士人也因为深刻地意识到了当时的大势所趋和武则天的权威而对武周革命极尽谄谀之能事。士人对武周政权的支持是建立在武周作为特殊的政治过渡时期的认识基础之上,所以,在当时的储位之争中,士人普遍主张舍武立李。  相似文献   
3.
目前关于大学语文的性质众说纷纭,有人说是一门课程,有人说是一个学科,也有人说它只是补课性质的,这正说明了它兼有学科功能与教学实践的性质,也说明目前人们对它的学科理论和实践性质研究得很不够.宁波大红鹰学院大学语文研究所成立后,第一次采用分工合作的方法,对大学语文的学科性质从学科理论到教材编写再到教学实践进行了全面研究.  相似文献   
4.
浙西时期,白居易反思自己的政治能力,对政治有了清醒的认识,深切感受到了人生无常,产生了知足的思想,中隐的观念也得到了强化;受此影响,诗歌创作呈现出全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周必大两入翰苑,翰苑诗歌表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基于对自己坚持道义的肯定和孝宗的器重,周必大第一时期的翰苑诗歌有着踌躇满志的自得,集中流露在夜直诗、唱和诗中。经历再次突如其来的贬谪、启用,虽然孝宗的器重更甚,但是在当时佞幸势大的政治背景下,周必大在政治上逐渐有了退守的态度。于是,第二时期的翰苑诗歌颇多应制诗,迎合孝宗恢复中原的意志。  相似文献   
6.
王维在诗歌创作中不但对自然景物的色彩本身进行细致的描摹,而且完成对包括色彩在内的绘画艺术资源的整合,使诗歌成为绘画的升华。王维诗歌中的色彩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传达出诗人的审美感受,情感体验,渲染出特定的情感氛围。这源于王维广泛的艺术才能、深厚的艺术修养、平和的心境、细腻敏锐的直觉感受。同时,王维一生大部分时间亦仕亦隐,在自然山水、乡村田园中寻求心灵自由,弥补人生自由的缺失,实现对现实人生的超越。  相似文献   
7.
科举入仕后因为沉沦下僚,陈与义颇为苦闷,诗中不乏牢骚之声,终于在流连自然风光中逐渐获得内心的宁静。同时,保持强烈的入世精神。南渡之后,因为亲身经历在国家破败沧桑巨变中的颠沛流离,人生无常的茫然感觉油然而生,同时,逐渐关注国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怀念故土和感慨年华老去的主题也出现在闲适诗中。  相似文献   
8.
睦州时期,杜牧憧憬新的政治局势,流露出对李德裕的不满,轻松心境取代了原来的抑郁情思,但是,返回长安的心情越来越急切。湖州时期,杜牧对大中政治有了深刻的认识,政治热情冷却,产生了强烈的知天命意识,从诗文创作来看,浙西时期是杜牧思想最终定型时期。  相似文献   
9.
因为南朝萧梁皇室的特殊政治身份,兰陵萧氏在隋代身居高位的同时也饱受猜忌,从而对隋朝产生了强烈的政治离心倾向。唐代兰陵萧氏一直保持着优良的士族门风,反映到从政风格就是对宦官集团的坚决抵制。  相似文献   
10.
傅绍磊  郑兴华 《兰台世界》2016,(20):116-119
宋孝宗反对宋金和议,锐意恢复,以此为标准选择翰林学士。绍兴、隆兴年间,翰林学士对于宋金和战的态度分化剧烈,从而深刻影响了隆兴北伐、和议的进程。乾道、淳熙年间,孝宗始终坚持恢复意志,于是,翰林学士以各种形式加以迎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