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中篇小说的振兴,据说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我们新时期的文坛上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越来越多的作家(包括诗人)转向了小说,越来越多的小说家转向了中篇。这是一个谁也不能抹煞的现实,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趋向。 是什么因素促使文学出现了这种转变?也许人们可以列举出许许多多的原因,但我只相信一点,即生活在向中篇招手和呼唤。比起建国初期的十七年来,如今社会生活是远为复杂  相似文献   
2.
在回顾和梳理20世纪中国民间文艺学史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是否存在着流派,存在着或存在过什么样的流派。笔者认为,1949年前的20世纪前期民间文艺学史上,不仅存在着流派,而且存在着不同的流派,在理论、观念、方法上,形成多元格局。这些流派是:北大歌谣研究会派、“古史辨”派神话学、文学人类学派、俗文学派、社会一民族学派、延安学派和民俗学派。它们以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为依存和发展的条件,分别有自己的代表人物、理论纲领和代表作。流派的存在和多元格局既促进了中国民间文艺学的本土化发展,又显示了中国民间文艺学的边缘性、跨学科性和不成熟性。  相似文献   
3.
神话资源在当代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与研究,许多国家和地区直接将神话资源转化成当代景观和文化标志物,从而形成了当代语境中神话资源转化的重要文化现象。一些地方政府与企业家合作开发神话资源,在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等社会文化关系中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纵观神话的流变与承继,历史的沧桑之脉与时代的新兴动力互有消长,成为人类神话创造、延续的基本方式。然而,神话资源的当代转化却因相异的文化传统、复杂的转化动机而变得难以把握、众说不一。为此,我们组织“当代语境中的神话资源转化”笔谈,以武汉市大禹治水神话园为个案,邀请原中国神话学会会长刘锡诚先生主持,同时约请国内神话学界部分学者就这一问题发表意见,展开讨论,以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更为深入的讨论,促进学术研究对当代问题的及时关注与深度参与。我们将长期关注这一问题的讨论与实践。[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刘锡诚 《出版参考》2006,(20):38-39
学生时代就喜欢何其芳的<夜歌和白天的歌>.选入中学课本的<生活是多么广阔>,曾经让我们这一代青年学生着迷.我第一次见到何其芳是在北大上学的时候.1956年向科学进军,中文系邀请何其芳和吴组缃两位先生同时开<红楼梦>研究的选修讲座课程.这件事对我们学生有很大的诱惑力.  相似文献   
5.
对几个“非遗”理论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早是使用"民族民问文化"这个术语,后与国际接轨采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容范围上有差异,前者比后者宽和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译名的误导,在保护方向中上容易产生误导;文化空间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类别,而是民俗活动的一种载体;以儒家为核心的上层文化,所弘扬的大传统作为正统,既不适合传统文化艺术的保存,也不适合多元民俗的发展.而被一些学者称为"小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民间信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延续处于濒危的严重局面,要进行全面普查、确认、收集、登记、立档,尽可能做到原生态性的保护,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建立文化生态区.  相似文献   
6.
原始社会的生活是原始艺术萌生与发展的土壤。原始诗歌伴随劳动产生,其最初阶段,劳动、音乐、诗歌互相紧密联系,三位一体。原始人类以石头、陶器、骨牙器等为物质依托,创造并发展了绘画和雕塑艺术。原始艺术的发生和初期发展,又与原始宗教、原始巫术关系密切。在原始人的宗教信仰中,图腾信仰带有普遍性,其对原始艺术的影响亦带普遍性。原始神话把远古人类的图腾信仰表现出来,带有行为和道德规范化意义。原始的。c理冲动导致原始歌舞的发生。原始先民的“自意识”发展成熟起来,原始艺术便从单纯的自娱性质进入到既自娱又娱人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中国石狮子象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狮子本不是中国原产。本文引用充分古籍文献,辨析、考证了中国狮子的来源及其象征意义。狮子作为贡品,最早在汉章帝时代由西域传入中国并逐渐进入民间。到唐代已有石狮问世,明清时石狮已遍布全国各地,石狮子信仰在官方和民间极为普遍。从汉代直到唐宋辽金时代石狮子只被赋予辟邪的人文品格,到明清时又被赋予了富贵、生财、子孙繁盛和守护神等的象征涵义。狮子作为瑞兽灵兽的品格,是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在中华文化的观念中长期积淀而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小引 超自然信仰是与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精神现象。是否可以这样说:尽管超自然信仰产生于原始社会,但即使社会生产力大为发展了,还会有超自然信仰的存在。在现代社会中,超自然信仰仍然在民间信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超自然信仰之所以如此古老又如此普遍地存在于人类社会各个阶段之中,其原因在于,无论是原始社会,还是阶级社会,无不具有超自然信仰赖以存在的共同条件,即人类在自然和社会面前的软弱和无  相似文献   
9.
试论汪曾祺小说的美学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同志在他年逾六旬时候,竟然以如潮似涌般的激情写起小说来了。当我们为一茬又一茬摆脱了“左”倾教条主义影响、在艺术上才气横溢的中青年作家破土而出、刷新我国当代文学成就而呼喊的时候,从舞台深处向我们走来的也有一位长者,而且是一位学者作家,这件事情本身已经足以使人们对之产生浓厚的兴趣了。况且,他所写的小说,其取材的  相似文献   
10.
"非遗"普查是判断民间传说当代之命运的重要依据。在21世纪初的新一轮北京市"非遗"普查中,民间故事在"乡民社会"中依然流传如旧,然20世纪80年代学者确认的15个"北京市常见故事类型",却已无闻;民间传说则在"市井社会"中获得了新的驱动力并形成若干传说群。古都传统下的北京传说显示出三方面的特点:一是宫廷和贵族文化的影响及其延续,二是五方杂处的都市群体与市场经济所造成的市井文化的兴盛,三是北方多民族融合带来的内容和风格的多元化。北京传说以史事传说、人物传说和名胜古迹传说为主体,而风俗传说、动植物传说、宗教传说在这里比较少见。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文人墨客等历史人物,宫廷建筑、庙宇塔寺、园林景观等文化遗存以及种种史事,对于相对比较闲适的市井群体而言,比那些从事田野耕作的农民群体,更能激发出诗意的记忆和联想。北京传说以深厚的历史感、纯正的文学韵味、平民意识等与京派文化相通;京派文化的精髓或来自于民间传说。由于传说和故事大体上靠群体口传,杰出的传承者鲜见,因而被相对轻视,故而提高对其价值的认识,进行分类保护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