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针对2004年下半年媒体上出现的“妖魔化”与“大学”相组合的现象,本文通过人民网,对“大学校园”、“大学教授”、“大学教(老)师”、“大学生”、“女大学生”、“研究生”、“女研究生”、“博士生”、“女博士生”9个大学行为主体的搜索,得到2004年1月1日以来的关于大学的相关报道即本文的文本来源。文章通过对这些文本报道性质、报道内容、媒介叙事、报道成因等方面的分析,在“文化滞差”理论的框架下,分析出转型期大众传播媒介对大学报道多呈负面报道的现状和成因。  相似文献   
2.
最近读到关于美国报纸星期刊运作的文章,介绍到:美国报纸的星期刊,内容极为丰富,版面数较平日多2至3倍,因而很受读者欢迎,尽管价格是平日刊的3至4倍,其发行量仍普遍比平日多。譬如《纽约时报》2001年平日刊平均发行量为1109371份,星期天则增至1668650份,《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也大幅上升。这种现象实在令人羡慕。纵观国内星期日日报市场,则显得萧条得多。“星期日冷清”已是不争的事实,能否改变这种状况呢?本文拟对南京日报市场的星期日现  相似文献   
3.
卞冬磊 《国际新闻界》2012,(5):21-25,31
新闻与政治息息相关。过去几十年美国新闻思想中,新闻专业主义、社会责任论和公共新闻业的对抗,均可以放置在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框架里看待。建立在消极自由基础上的新闻专业主义,面对积极自由框架内的社会责任论、公共新闻业等理念的冲击,虽屡受质疑却始终不倒,其原因乃是在于整个美国社会及其民主政体对消极自由理念的笃信。  相似文献   
4.
5.
岁末年初,一家媒体对过去一年报道过的人物进行了回访,其中,关于失学儿童马燕的回访报道引人深思。 2002年3月,一个中国西北失学女童的日记在巴黎出版并且成为畅销书,其版权被转售给欧洲许多国家和日本,书名是《马燕日记》。而其作者,一个13岁的宁夏女孩,迅速得到了国内许多媒体的关注,这其中包括:央视三档节目和数十家纸质媒体。几个月内,马燕三次坐飞机去北京,有的媒体甚至以《马燕传奇》为题报道此事,一个原本普通的女孩就这样被推至公众面前,她的生活也因  相似文献   
6.
2001年,国家强化了对医疗医药类广告的管理,整治了虚假医药广告、处方广告。那种利用大众信赖  相似文献   
7.
8.
9月14日,北京某著名报纸刊登了一封署名为"南京大学生"、题目为《我们究竟可以在哪儿接吻?》的"读者来信",详细阐述了大学生情侣在校园内外"无处接吻"的尴尬境地,在信的结尾,作者希望媒体不要炒作大学生新闻。  相似文献   
9.
当前,个人隐私在媒体上频频亮相已经不足为奇。报纸上出现许多以“倾诉”、“原声”等命名的“情感实录”,阅读、唏嘘、谈论别人的“情感历程”成为许多读者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在一个降神会上,许多人围桌而坐,突然,由于突然降临的某种魔法,他们看到他们中间的桌子消失不见了,以致相对而坐的两个人不仅无法隔开,而且也完全没有什么有形的东西能把他们联系起来. 这是《人的境况》一书假想的诡异情形.阿伦特(Hannah Arendt)借此表达了一个隐喻,意在说明:围桌而坐的人和没有桌子的人,具有截然不同的交往形式和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