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4篇
教育   4757篇
科学研究   781篇
各国文化   23篇
体育   270篇
综合类   212篇
文化理论   35篇
信息传播   87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470篇
  2013年   313篇
  2012年   308篇
  2011年   392篇
  2010年   394篇
  2009年   394篇
  2008年   373篇
  2007年   457篇
  2006年   437篇
  2005年   416篇
  2004年   322篇
  2003年   347篇
  2002年   300篇
  2001年   220篇
  2000年   203篇
  1999年   139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125篇
  1995年   121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家乡在黑龙江齐齐哈尔,驰名中外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扎龙自然保护区就在齐齐哈尔市区东南32千米处。家乡的冬季漫长而严寒,夏秋则特别凉爽,富庶的东北平原养育了家乡人。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 探索构建文献情报大数据知识资源体系,支撑面向多领域的智慧知识服务。[方法/过程] 基于AI应用需求,借鉴业界经验,梳理现有资源体系的问题,从多层次多维度扩展资源体系;构建可靠数据处理流程和计算平台,支持高效数据采集和处理;研发智能化数据治理工具,实现知识资源的有效治理,确保提供高质量数据资源。[结果/结论] 已初步形成覆盖多类型、多学科的科技文献大数据知识资源体系,构建完成高度自动化的数据采集治理流程,实施多重数据质量控制,积累数亿高质量数据,且为多个知识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 面对多学科领域、多类型用户的专题情报服务需求,建立专题情报数据管理与智能分析平台。实现专题情报分析的流程化和智能化,同时对融入专家智慧的专题情报分析过程数据进行管理,丰富服务模式,提升服务需求响应速度。[方法/过程] 在调研已有相关研究与实践分析基础上,提出平台设计思路、建设框架,对平台主要功能和关键技术进行剖析。[结果/结论] 专题情报数据管理与智能分析平台已建设完成。平台集成了多来源多类型数据,打通了从数据到分析的服务链条。嵌入了多种情报分析方法和深度学习算法,实现了多维多层次分析服务。能够对分析过程和情报分析人员历史积累数据进行管理,实现数据共享和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4.
提示:以上美食法需要细水长流、持之以恒,最好形成饮食习惯,而这不具备立竿见影的功效,且不可寄予过高期望,以至半途而废。与此同时,还不要放弃网球锻炼,双管齐下美腿才会百分百制胜噢。  相似文献   
5.
6.
7.
8.
月平 《新闻导刊》2007,(3):52-52
1月13日,重庆某报第11版半版登《重钢工人那段燃烧岁月》,对即将实施环保搬迁的重庆钢铁公司作追述性报道,很有意义。但其中一些叙述不符合历史真实,有杜撰之嫌。  相似文献   
9.
美国“标准改革运动”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代初开始的这次改革表现出跟以往的改革不同的特点。首先是时间长,已历时20年,显示出逐渐深化发展的趋势。其次是广泛的社会参与,波及政府、实业界、家长、教育和心理研究机构以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科研机构。再次,从过去地区性的、局部内容上的改革发展为全国性的系统的、综合  相似文献   
10.
元旦刚过,上海、天津的纺织厂相继开始了压缩纱锭的举动,工人们将一些二三十年代的机器拆毁,投入炼钢厂的熔炉。纺织女工们尽管不忍心看到这一幕,但她们知道,要让她们的企业走出困境是非这样做不可的。在中国,当人们为穿衣发愁的那些年,也是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