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大鱼吃小鱼”现象在商界日益增多,传媒行业也流行起了并购热。并购可以让媒介产业的资本相对集中,让广播电视的规模化生产成为可能。最重要的是并购使媒介以较小的成本、较快的速度实现资产存量的有效配置。同时,还可以降低媒介企业在生产、销售、扩大覆盖方面的成本、减少管理费用,并且降低广告的千人成本,从而提高媒体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铁四院依靠科技创新占领技术制高点的要诀;应用激励机制,培育和完善科研体制;倡导企业文化,多维度提升科技实力;用丰硕的科技创新成果,铸就了现代交通勘察设计品牌,引导并支撑着现代交通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2008年是我国的多事之秋,危机事件频发。倘若媒体能在危机报道中妥善引导舆论,必然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信息传播中的噪音,把灾难所带来的损失最小化,而这需要媒体在第一时间定义新闻。第一时间定义新闻,是指危机发生后,媒体迅速对危机作出自己的解释,给危机定性,打上媒体的烙印;并在此基础上自觉承担起应有的舆论导向责任,协助党和政府处理危机。  相似文献   
4.
媒介的效果理论在经历了万能媒介论、有限效果论这两个极端之后,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至今,又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媒介观。学界称之为协商性媒介效果观。这个效果观的基本观点是媒介把事件的意义传递给受众,受众经过协商来接受或不接受这些媒介建构的意义。这个理论与英国著名文化学家霍尔的"编码—解码"模式也有异曲同工之处。文章尝试以这两个理论来分析汶川地震灾难的传播中受众对于媒介传播的协商性解读。并试图归纳出某些媒介减少对抗性解读的一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