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承载与传播文明的重大使命使得绵延数千年的图书收藏史包含了丰富的文化意蕴,藏书现象也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即使在电子图书的新世纪来临之际,不仅纸质图书收藏热潮有增无减,对于以纸质藏书为主的研究也成为突出的热点课题。藏书研究在中国出现过两次热潮,一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藏书事业进入新的阶段之际,出现了首次研讨古代藏书楼和整理藏书家史料的热潮,但其后各种各样的动乱使藏书研究中断了半个世纪之久。进入20世纪80年代,藏书史研究方始再续前缘,藏书文献的整理和各种藏书…  相似文献   
2.
徐松的《西域水道记》是清代西北历史地理学最为重要的著作之一。这部著作最终在道光十九年由两广总督邓廷桢刊刻流行,与徐松、邓廷桢之间亲密的友谊有关,也与他们共同的经世意识有关。其后的林则徐在陕西巡抚任上给予徐松崇高的评价,也与他在遣戍西域期间对《西域水道记》的深刻印象有关。围绕着《西域水道记》,徐松与邓廷桢、林则徐这三位先后遣戍伊犁的文士的交谊,体现了清代西北历史地理学兴盛的重要人文因素。  相似文献   
3.
徐松及其西域著作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松及其西域著作研究述评@朱玉麒$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①清国史馆修“徐松传”可参《清国史》嘉业堂钞本卷五八“文苑传”,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6月影印,984-985页。《清史列传》卷七三“徐松传”即沿用,王钟翰校点,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11月,59  相似文献   
4.
诗人李白及其创作,在文学领域里,常常作为道教影响的典范被加以评述;在宗教研究中,也同样被当作一种道教文化景观为学者所注目。李白与道教,有着不同一般的因果联系。《道藏》作为道教文献的大成,有关李白的资料,自然最能说明道教与李白之间的关系。但因为记载这些资料的大部分道书为《道藏》所仅见,而鲜被历代研究者所利用。笔者认为,在李白研究中,《道藏》文献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从学术史的角度考察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的学科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唐代文学研究始终处于辉煌的创造性阶段。在这新一轮的学术开始之际,首先由一个重要的契机吸引了众多学者对唐代研究领域的关注,这就是郭沫若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出版的《李白与杜甫》──那一时期可以称得上学术专著的出版物只有两种,章士钊的《柳文指要》也属于唐代研究的范围。《李白与杜甫》始料不及的结果是书中大量史实与认识的讹误引起普遍质疑,这在郭氏欢呼的“科学的春天”到来时,为唐代文史学科储备下了人才最多的研究者队伍。郁贤皓先生在80年代出版的《…  相似文献   
6.
论南宋后期词人的布衣化倾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南宋后期词人的布衣化倾向进行定量统计,并分析这一现象的社会文化成因,概括为加剧的冗官政治、畸形的社会形态、普遍的养士之风等原因;进而揭示创作主体的变化对词作的影响:题材范围的狭小、内心世界的深化、艺术技巧的刻意追求。指出南宋后期词人的这一特性,对于研究封建社会后期文人群体的精神活动,具有重要的个案价值  相似文献   
7.
朱玉麒 《文教资料》2000,(3):115-132
较之唐代作品归属最具争论的作家如戴叔伦、殷尧藩、许浑、李群玉等人而言,张说诗文的著作权甄别还不是特别困难的事。但一些普遍或特殊的作品流传因素,也导致其部分诗文重出于他人名下,或者他人作品误收其文集中的现象。可以归纳的原因大概有这样几类: 一、因名字的近似而误植。如邵说的作品《让吏部侍郎表》、《为文武百僚谢示周易镜图表》、《为田神玉谢端午物表》等,在北宋的《文苑英华》本中就被误署张说之名。彭叔夏在《文苑英华辨证》卷五、卷六中已予纠正,但至今仍有沿其误者。 二、因仕历的偶同而误收。如于志宁《大唐西域记…  相似文献   
8.
诗最本质的东西不是别的,而是诗的语言。然而在对诗歌的研究中,长期以来恰恰就缺乏对于诗歌的这种本质的研究。这种遗憾在研究领域又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对诗歌语言的分析确有难度,把握不易,分析起来又极易流于烦琐,而且对于语言、文化的素养要求也不同一般。它不像从政治、宗教、社会、诗人心理、情感态度等来分析那样可以套用一些现存的模式。王德明先生的《中国古代诗歌句法理论的发展》,作为对中国古代诗歌语言艺术理论所作的一次有益尝试,无疑使我们从中看到了这种研究偏颇的逐步改变。此书的选题应该说是富有创意的。在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9.
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肇始于隋,在唐朝逐步健全、兴盛,后来科举制度的变革,都以唐制为参照。然而,有唐一代科举制度的研究资料,远远不如以后的历朝。清人徐松《登科记考》的弥足珍贵,就是因为它在原始资料散失殆尽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0.
贬谪作为封建社会对官员过失的处分,从唐代以来开始影响着文学的群体。众多的唐代诗人因为踏上仕途,而遭受了京官外贬或流放的挫折。由于唐代的贬谪主要体现为北官南贬这样一种地域指向性,以荆襄为中心的楚国地域便成为贬谪诗人群体必然的经历之处,流放与贬谪在楚国地域的前朝文人屈原、贾谊引起他们隔代的共鸣,以“屈贾”为偶像的楚韵骚情从唐代开始成为文学史上重要的传统而被继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