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动声像的传播并非如同现有理论所说,有统一的“视听语言”或“影视语言”,“电影符号学”也因此并不能涵盖所有活动声像传播现象。由于活动声像的传播有着三条不同的途径,而不同途径又各自有其传播逻辑、传播特性及其现实形态,因而形成了开放性过程现场直播、纪实编码、组合编码、配合编码四种不同的编码—解码系统。相应的,长镜头与蒙太奇本质上既不是“两种对立的理论、学说和流派”,也不是“两种影像语言”,它们与“直播”处于同一层次,皆属活动声像传播中影像内容的呈现方式,它们在运用方式与功能上都要受到对其具有统辖作用的四种编码—解码系统的规定与限制。  相似文献   
2.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AgnesSmedlev,1890-1950),美国著名左翼新闻记者、作家和社会活动家。她撰写了大量介绍中国革命和抗战的报道,曾先后出版了5本中国题材的著作。其中以朱德元帅的传记《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最为著名,该书和斯诺的《西行漫记》并称,被誉为西方人向本国介绍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3.
人类发明对活动声像的记录与传输 ,其核心目的就是突破符号传播的间接性 ,而达到“亲身经历”或“准亲身经历”的境界。它是真正而彻底的眼和耳的延伸 ,是真正突破时空限制的“耳闻目睹”。突破符号性 ,正是活动声像超越任何传播媒介的革命性价值所在。它彻底实现了不借助符号的超时空传播。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考察1910年11月22日列宁致阿·马·高尔基信件的背景后,分析了列宁在探讨关于"杂志方针"观点时所针对的对象范围及其基本观点,论证其观点提出的依据,并对个别词语的中文翻译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5.
北京奥运开幕仪式中的假唱事件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引发了人们从法律法规、道德操守、国家形象等多方面的议论。本文从大众媒介传播法则、规律和仪式表演内在规定的双重角度,分析了此次仪式中的假唱在大众传播语境下的不合理性,试图通过这一案例的剖析,探讨仪式直播中表演的定位及其依据,以积累更合理的共识,促进仪式直播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不同意"世界由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组成"的观点,认为信息仅是生命及其仿生系统对事物及其属性(包括自身)的反映和表达形式,它源于生命系统的自组织机能,它是表述对象对生命(或仿生)系统呈现或被其抽绎出的形态。信息生成是生物机能的体现,信息表达则肇基于生物因应环境的生态系统内的互动行为。  相似文献   
7.
电视观众怎样收看电视?怎样选择节目?这其中的规律是电视工作者应该认真研究的。就观众手中的遥控器来说,有三个概念值得重视。一、选择频道的步骤。现在,城市的有线电视一般都能收看到10个乃至30个频道,观众在收看电视节目的时候,可能会根据预告或按照习惯有目标地选看特定频道的特定节目,这类收看行为是既定的。还有一种可能是用遥控器随机选看自己感兴趣的节目,这正是我们要研究的。这种选择的方式大致会采取两个步骤:首先是进行快速浏览式的频道选择,当观众手中的遥控器逐个频道搜索时,对频道的选择时间往往是非常短暂的…  相似文献   
8.
当代西方理论界提出 ,随着以电视、通讯和网络为代表的电子—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 ,“真实”已经被模拟与仿真所取代和消解。本文试图论证在传播层面上真实系统作为现代人类基本认知结构的逻辑基础 ,对于具象体系构成在传播中的限定 ,进而确定“真实”的存在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9.
董狐,东周晋国史官,因不畏权势、真实记录历史而为后世称道。杜甫在《写怀二首其二》中写道:"祸首燧人氏,厉阶董狐笔。""董狐笔"一词由此而来,后被用作比喻秉笔直书,尊重事实的行为。1943年9月1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记者节谈记者风格》,号召记者要有董狐那样威武不能屈、追求真理的精神。《左传·宣公二年》记载:晋灵公(公元前620-607年)即国君位时尚  相似文献   
10.
2004年的电视剧创作.在整体思路、故事风格和类型提炼等各方面依旧基本沿袭着几年来电视剧创作的固有模式.从内容到形式.从题材到主题都少有惊世之作。不容否认.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整体说来还算差强人意,其中也不乏灵光进现。但相对于前几年荧屏的繁盛.这一年的创作和收视似乎都显露出了疲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