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在受众研究中注重跨学科的研究,早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就开始了。伊利诺斯(Illioios)大学的杰姆斯·海(James Hay)和卡罗莱纳大学的劳瑞·格瑞斯贝格(Larry Grossberge)和奥斯汀大学艾伦·沃特那(Ellen Wartella)等人早在1988年就开始提出了受众研究的“跨学科”(interdisciplinary)的问题,探讨如何以跨学科的视野全面理解受众研究说及其理论问题。他们主编的《阅听人和它的图景》(《THE AUDIENCE AND ITS LANDSCAPE》),汇集了1990 年“走向综合、全面的阅听人理论”学会上许多重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论述了受众研究的跨学科的性质,其次,在方法论的层面上,从三种不同的认知兴趣出发,对受众研究中经验的、诠释的和批判的三种价值取向进行了分析,本文的结论是,尊重科学、尊重文化,建立跨学科的受众研究,最后,对跨学科受众研究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所谓哲学应用的本位转移是指一定时代的哲学思想适应时代的变化发展而相应引起哲学应用的立足点的变化转换.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哲学应用经历了自然本位、伦理本位和政治本位三个阶段.由自然本位过渡到伦理本位带来了中华两千多年的封建文明,由伦理本位到政治本位的转移则伴随着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艰难  相似文献   
4.
赵心树博士1955年出生于上海,有过学军、学农和务工的经历。1982年获复旦大学学士学位,1985年获斯坦福大学硕士学位,1989年获威斯康辛大学博士学位。国籍为中国。现任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终身副教授,在决策学、传播法律与道德、美国政治传播、广告效果、量化研究方法等方面颇有建树。2000年底,他应邀回母校开设讲座,期间接受采访,畅谈自身的治学理念。现将全文登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正如费瑟斯通所认为的那样,“实际上,后现代主义把审美问题抛到了社会学理论之核心,它为文本的阅读与批判,提供了审美模式和判断标准,也为生活提供了审美模型”。[1]无可否认,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的特征之一就是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完全被图象和信息所包围”。[2]一个镜像世界已经融入了大众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东视广角:都市里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和评论节目呼唤着创新和发展,改版后的《东视广角》,在内容主权、叙事方式和个性化评论等方面突出了浓郁的地域特色和市民风格,体现了深切的人文关怀的价值取向。《东视广角》以“老百姓的期望值为标准”的内容主权、以讲故事为主的叙事方式和以个性化评论激活舆论的创造性尝试,为媒介实践提供了颇有价值的参照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8.
9.
传播学教育新方向:从媒介研究到媒介素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从概念的生成、运动的发展介绍了西方国家媒介素养运动的兴起和形成过程 ,进而对我国传播学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思考 ,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结论是从媒介研究到媒介素养 ,从专业教育到公共素质教育的新动向 ,不仅是传播学的学科发展从相对自立走向相对自觉的反映 ,也是信息化社会对传播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韩国大众传媒的产生和社会背景进行了历史追溯 ,分析近代报业的艰难萌芽和大众传媒的缓慢发展与民族运动的兴起、近代意识的产生之间的关系 ;分析现代社会的衍变和经济发展与大众传播的商业化发展和民主化进程之间的关系。“韩国化”的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具体表现在 :由民族意识到民主意识 ,大众传播推动社会现代意识的发展和进化 ;由追求言论自由到实行媒介自律 ,现代社会促进了大众传播的法制化管理 ;弘扬民族文化 ,传承文明 ,大众传播对社会文化、伦理的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