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篡夺革命胜利果实后,为笼络前清遗老遗少,登上皇帝宝座,采取了一系列的倒行逆施行为.设立清史馆编修清史便是一例.在清史馆首次聘员时,金梁并未在列.他在史稿刊刻阶段由袁金铠介绍而来.  相似文献   
2.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在近代中外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关于它的成立、发展、图书翻译出版情况,在英国传教士傅兰雅(John Fryer)1880年撰写的《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魏允恭1905年撰写的《江南制造局记》、翻译馆馆员陈洙等撰写的《新编江南制造局译书提要》等书中多有介绍。学者利用各种档案文献也多有研究,发表了不少研究成  相似文献   
3.
赵少峰 《历史档案》2019,(3):125-130
正在晚清五位帝王中,光绪帝是最有改革思想的一位。他于1875年登基,1889年亲政,囿于多种因素,他的变革主张未及实施,即于1908年去世,在位34年。学界对光绪帝的外文学习、改革主张等研究颇多。①本文将光绪帝的读书生活置于近代出版视域之下,着重对光绪帝后20年的阅读取向进行分析,探讨他改革的动力和知识来源。  相似文献   
4.
作为前清遗老,金梁虽入民国,依然心恋旧朝,参与的政治活动,具有深刻的政治目的和动机。金梁并非清史馆的首聘馆员,仅参与了《清史稿》后期的校刻工作,但他与《清史稿》的关系却非同寻常。他几乎执掌校刻史稿的全部职权,在史馆校勘史稿。北伐胜利之际,他趁时局混乱,私自对未刊史稿进行了增写和改动。虽然金梁的行为有违史书撰述原则,但这部清代史料著作得以保存下来,他起的作用不容忽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