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场逻辑主导下的文化产业与文化多样性的复杂关系与张力在中外传播领域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昭然若揭。在国际领域文化保护的目的与意义是不是就在于发展本国文化产业?在市场逻辑的主导下,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会不会意味着《美国偶像》有各国特色的翻版?在本文的上篇,作者试图通过回顾国际传播史上有关传播文化与另类发展模式的讨论来解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理解中共新闻理论与实践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框架 1.两个隐喻,一个框架 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新闻理论和实践,对我来说是一个难题,甚至是吃力不讨好。国内有许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者,也有许多中共新闻史专家,我讲起来不一定到位。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范松楠在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访学期间就环境传播议题专访了该校传播学者赵月枝赵月枝教授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宏观框架出发,不仅指出这一框架会为环境传播这一国内新兴传播学分支领域注入新鲜持久的活力,还将中国的环境传播实践置于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中加以考察,提出"只有生态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与世界"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4.
胡智锋:今天两位长江学者要做一番关于中国传媒学术的对话①.一位是在中国传媒大学前身北京广播学院毕业,现在世界知名的华人传播学者赵月枝教授,一位是本人,与中国的传媒一起成长,做中国传媒研究的本土学者.我们两位,恰好成为了有中国传媒大学背景的两位"长江学者".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前夕,酝酿有年的"中国新闻学丛书"问世. 所谓"中国新闻学"自然指立足中国的新闻学,离不开中华民族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80余年屡挫屡奋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100年来艰苦卓绝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正道沧桑的发展史,以及其中蔚为大观的新闻与传播实践史,包括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学术传统.同时,由于主流传统同马克思主义道统水乳交融,中国新闻学又始终心系天下,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及其新闻传播实践,离不开《国际歌》寄寓的国际主义情怀——"英特纳雄耐尔"(international).  相似文献   
6.
美国数字电视:在权力结构与商业利益之间的曲折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媒介技术发展的历史过程中, 商业利益、权力集团利益和公众( 社会)利益在其中呈现出互动的复杂关系, 而在我们以往对传播媒介技术的研究中, 往往较多地关注于社会利益的作用, 而对于其背后更为错综复杂的商业动机和权力之争却较少涉及。美国数字电视的推进,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研究样本。本文从对媒介技术决定论的批判理论视点出发, 探讨美国广播业者、政界人士、各种特殊利益集团、社会公益团体和广大媒介消费者在数字电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以及其中所涉及的电子传播的法律和传统的公共原则在当今所面临的种种挑战。  相似文献   
7.
8.
“现在,我需要的是,事实……唯有事实才是生活中所需要的。……只有依靠事实,才能形成理性动物所拥有的思维见解:别的任何东西对此无所帮助……坚持事实吧,先生!”这番话出自查尔斯·狄更斯1854年所写小说《艰难时世》中的人物,托马斯·格雷硬之口,它抓住了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中外华语媒体和华语传播学界就西方媒体对中国西藏问题的报道的批评与抗争为契机,反思西方新闻客观性。在此基础上,作者从个人特定的学术角度,进一步提出有关中国新闻传播学理论框架、学术参照、和学术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重新追踪冷战发展传播学中民主参与问题的全球史脉络,并将中国革命的历史意涵带回这场发展传播理论所谓“范式革命”的重新语境化中。原本旨在抑制第三世界革命、维系资本主义霸权体系的发展传播理论与实践,具体会以何种方式处理中国发展传播经验中的革命要素?通过爬梳冷战史材料、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传播领域的理论写作和海外中国研究,本文发现,冷战发展实践中的社区参与在70年代“参与式范式”形成之前就已存在,但只有当自上而下的国家发展模式遭到质疑后,社会主义中国的地方参与经验才被引入西方发展传播理论家的视野中。在资本主义的“文化甄别”机制下,中国参与式经验的革命斗争问题被结构功能主义的范式惯性所过滤,产生了去政治化的“政治折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