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03年3月20日北京时间10时35分左右,美英联军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我国电视媒体CCTV—4(国际频道)几乎在战争爆发的同时,向海内外观众播报了这一震惊世界的消息,其速度之快刷新了同类电视新闻报道的纪录,显示了在现代高科技装备下电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从CCTV对伊战争报道前两周的情况来看,它较好地发挥了电视新闻传播的基本优势。  相似文献   
2.
老庄、孔孟哲学思想中都包含着“忧生”与“忧世”、“入世”与“出世”的生命观,这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人生忧虑。生命美学论以西方思想作为理论支点,在曲解“忧生”、“忧世”关系,否认现代中国美学成就的过程中陷入自设的“二元”对立,表现出“唯我独尊”的美学错觉;生命美学要为中国美学补神性,但内在地显示了夸大美学功能的倾向,其目的是为生命美学造神。  相似文献   
3.
英国社会学家尼古拉斯的《电视与社会》一书认为电视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是一种重要的意识形态传播媒介,这不仅体现为电视写实性中暗含着意识形态,而且电视体育节目和新闻节目无不具有意识形态内涵。电视文本常以理论灌输式、删选假想式、转移淡化式和倾向解读式为意识形态最基本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4.
审美言说使人与自身、与外部整体世界形成一种对话关系,并确立了审美活动中主客体间的平等交流关系;包括“一切活动和行为”在内的实践活动,既是关系性的也是超越性的,关系性使人既成为个体的也成为社会的人,超越性使人在自由创造中打开了通往审美的理想之路。在西方美学框架内展开的生命美学的言说方式,并未向人们昭示出全新的美学意义,没能真正架通人生现实与审美理想之间的精神桥梁。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公寓电视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发现 ,和社会大多数公众一样 ,当代大学生将电视作为接受信息的主要传播媒体。其观看电视的首要目的是为了“休闲娱乐”,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是学习压力太大。要提高我国电视节目的整体质量 ,就要克服电视节目文化层次较低、不注重节目品牌的问题 ,电视剧创作要特别注意改变意识形态意味太浓的状况。公寓电视的出现很有必要 ,但公寓电视也带来一些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这为大学生的管理提出了值得高度关注的新课题。公寓电视节目的安排一方面要在充分考虑大学生有较高自律性的前提下适当放松时间控制 ,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大学生的接受心理 ,调动大学生参与节目的积极性 ,使电视真正成为大学生消遣娱乐、接受信息、学习知识、促进人格全面成熟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6.
7.
传统美学观认为,审美现象只是艺术范畴内发生的特殊精神活动,人类 的非精神活动领域并不存在审美,因而审美是不带有任何功得目的的,但从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看,人类所从事的一切活动都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它虽不同于纯艺术的精神创造,但同样具有审美性,这是由于艺术的精神性创造和非艺术的创造都根源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社会心理,是在社会心理的中介性影响下进行的审美活动,因此,审美既属于艺术明世界,也属于非艺术的物质说明世界,是精神和物质的复合性活动,同时又都负有特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也即具有一定的功利目的。  相似文献   
8.
笔者近几年在从事《公共关系学》教学的过程中,欣喜地看到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理论上的充分发展,同时也感到我国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缺乏从审美这一较高的层次上进行深入的探讨,这也导致我国公共关系的教育尚停留在对一般原理或基本理论的普及型水平上。为些,笔者想就“公共关系审美”作为一个可供深思的问题提出来,谈些自己的看法。一、公共关系与公共关系审美通谷地说,“关系”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或影响。公共关系也是一种关系,不过这种关系不是一般的联系或影响,而是指一定的社会组织与特定公众之间的联系。在公共关…  相似文献   
9.
审美活动是人的自觉而自由的活动,是使人成为全面、完整的亦即感性的人的活动,但审美是在人的丰富而多样的实践过程中与对象发生联系,进而通过对对象的主体性创造来实现自我超越和自我确认的,这样的审美活动才使人的自由有了具体的价值内涵。而生命美学论运用简单否定的方法使美学研究陷入了虚无主义,同时抛开了具体的实践活动而空谈人的自由,也使人及其生命自由成为不可知的抽象概念。  相似文献   
10.
敦煌艺术影视传播之可行途径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学成为一门国际性显学之后,文字媒介一直是传播敦煌艺术的主要载体,而以舞台为主要形式的艺术创造也为敦煌艺术再生提供了重要空间,但影视作为以高科技为支撑的大众传播媒介,目前尚未在敦煌艺术再生中发挥更好的传播功能.因而,充分发挥影视媒介在动画、影视剧、纪实性作品等方面的优势,站在人文立场上,以民族精神为基点,在生态平衡的框架内寻求敦煌艺术的产业化生存途径,无疑会对敦煌艺术的全面普及、艺术再生渠道的拓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