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随着国务院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方针的贯彻实施,针对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为取得优质教学质量,新课改方案不断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特别是情境教学法.在新课改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情境教学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授课质量至关重要,其实际应用效果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青年学生优良品德的养成有其固有的科学规律,品德修养的动力源自修养者主体的内在需求.学校道德教育必须凸显主体性,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差异性,培养学生完整的道德品质.这就要求教育者把学生当作一个不断成长的、具有生命潜能和无限创造力的生命体,进而修正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手段与方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辅导作用、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构建师生互动的品德教育情境.  相似文献   
3.
入世后对大学生在道德世界建设上的基础要求是信用。这种信用不仅包括人的品格和情操。更为基本的是对人的责任能力的确认。诚信道德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大学生人格前提的基本要求。失信是经济体制转型期最易发主的败德现象,严重的失信会延缓甚至瓦解市场化进程。大学生诚信道德状况将直接关系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秩序。以人为本,构建大学主诚信道德建设体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从传销案透视部分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与责任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身陷传销泥潭固然有复杂的社会原因和非法传销本身的所具有极大的欺诈性、隐蔽性和危害性,但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责任意识的弱化与责任能力的缺失才是根本原因所在。有效根治这一痼疾的最终途径还在于不断完善大学生责任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按照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脉络,从痛苦反思、历史调整、重新整合、建构发展四个阶段,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变迁进行了历时性的梳理;从价值观的构成即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三个方面,对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主要表现进行了共时性分析;从培养价值选择能力、价值认同品质和宽容精神三个维度论证了多元文化冲突时代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6.
●主体性道德教育的提出是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现实的审思和道德教育突然的分析,也是对道德教育未来的憧憬和道德教育应然的向注。 ●人是道德价值存在的真正承载者,它表证作为道德主体的人之存在本身的目的性。道德素质的培养,其实质是弘扬人的主体性。通过道德教育促使主体道德素质的提高,并实现“理性(人)为自己立法”的目的。在道德教育中离开作为道德主体的人的积极参与,道德教育将变得“不道德”。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新的信息革命,它将比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技术革命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带来的冲击更为巨大。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2000年底我国网民人数已突破一千万(预计2002年将达到6100万)。用户中,21-25岁占39%,文化程度本科以上占57%,大学生网民数量正在逐年攀升。人们常说,计算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接受新观念、了解新技术、关注本专业最前沿课题,同时由于其信息摄取行为的个体化、隐蔽性,以及信息本身的多样化、复杂化,使得…  相似文献   
8.
对青少年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必要性的认识体现着对现代学校理念和理想教育目标的追求,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现状、趋势和价值取向的深刻把握。任何有意义的教育只有为学生所必需,才具有现实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