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1.
英文化妆品商标中的中文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演绎,为了达到音美、意美、形美的效果,直译通常不能奏效,往往需要创造性地采用音译、意译的方法,甚至是另起炉灶,重新命名。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涉外人员的跨化交际知识十分匮乏,而化教学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要普及跨化交际知识不能靠普遍开设跨化交际课程,而要走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从听力课堂、口语课堂、精读课堂中寻找听力成为我国学生英语学习障碍的原因。教育到量活动代替语言习得活动是听力课堂投入大而产出少的重要原因。口语课堂缺少交际性活动,听与说没有有机结合。精读课堂教师英语缺乏深度和广度,仅局限在语法分析和简单的课堂套语上,不足以给学生提供足够质和量的听力输入。听力不是一项孤立的语言能力,需要各学科共同反思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作本应该是快乐的活动,是经验的积累,情感的郁结,感慨的紧压,不发不畅,不抒不快。就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作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章就诞生了。”可是,在日复一日单调的作训练中,许多学生都认为写作是一件苦差事,没兴趣、不想写、写不好,一提写作就头疼。而且,写的作内容空洞,随意编造、抄袭的现象比比皆是。老师也苦恼于此。怎样才能使学生由不会写作、怕写作、不愿写作到想写作,会写作,写好作呢?关于作教学,是个很大的题目,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在此,我只能就自己在教学中感受,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隐喻不仅是言说方式,也是认知手段。“计算机-人”的双向隐喻不仅提供了描述和理解计算机及人类自身的方式,同时,在“计算机-人”隐喻的启发下,模拟人脑成了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目标,心智研究也采取了一个新的范式。纵然有着诸多局限,“计算机-人”双向隐喻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语言和认知价值。  相似文献   
6.
隐喻是人类认知的工具,人类通过亲属关系隐喻来理解世界上的其他关系.亲属关系隐喻的语言表达形式是无穷无尽的,但都源自为数不多的基本概念隐喻.由于人类思维的共性,中文里也有与英文相似的亲属关系隐喻.但中国文化迥异于西方文化,中文里有一些亲属关系隐喻是汉语言文化特有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