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推出,生物学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深入挖掘生物学史中蕴涵的科学方法、创新精神并将其运用于生物学教学中,在拓宽生物教师知识面的同时,也能够增强教学趣味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日本高中生物学学习指导要领的概况及生物学内容,分析了其选修内容及注重能力培养和知识具有层次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该文就美育的定义、作用及其分类进行了介绍,并根据分类,结合生物学教学的具体情况,阐述了美育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基本功能.就如何实现这种功能,提出了渗透策略,并对渗透策略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4.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实验不仅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积极性的重要途径.文中对两套(人教版和浙江科技版)教材实验项目的类型、数目及其内容进行了比较分析,希望对生物学教学有所帮助,以及对新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日两国高中生物学教材的比较分析表明,两国生物学教材都具有加强科学史教育、重视信息技术的利用、关注科学社会与技术的关系的共同点,而两国教材在内容选择、版面设计、科学探究及文字处理等方面各具特色。以期取长补短,提高教材质量。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40年来,高中生物教材历经多次修订,课后习题也出现一系列变化,如习题数量增多、类型多样化、层次性增强、习题设计精致化.概括来说,课后习题发展呈现继承与创新共进的发展局势,并对生物学教材课后习题修订有一定启示:教师加强课后习题价值的挖掘、凸显地域性和立体化建设、增强学术道德的渗透.  相似文献   
7.
对教育资源现状与整合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剖析,对教育资源整合相关理论加以梳理,形成该文的理论框架.进而根据教育资源整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础教育与高师教育资源整合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8.
选择三种野生有毒植物白屈菜、胡桃楸和细叶杜香及常见植物蒲公英,研究了它们对三种黄单胞菌属植物病原细菌的抑菌作用.提取四种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液,采用96孔板法测定四种植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用带药平板法检验.试验结果表明,白屈菜、胡桃楸和蒲公英对三种植物病原细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白屈菜(茎叶)和蒲公英抑菌活性较强,对三种植物病原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1g/ml、0.1g/ml、0.05g/ml,白屈菜(根)和胡桃楸抑菌活性稍差,细叶杜香提取液未检测到抑菌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了我国高中生物学教材在建国后经历了学习苏联阶段、走自己的路阶段、文化大革命阶段、恢复与发展阶段和面向21世纪的改革等五个阶段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
在阐述STS教育及其背景、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依据新课程标准,采用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对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渗透STS教育的体现及意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