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各国文化   1篇
文化理论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大学,特别是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作为社会的一个独特的文化教育机构,它的存在对于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都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以至一所大学兴办的好坏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兴衰的缩影。而作为任何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都应该具备它应有的精神和职责。这就是:独立自由的灵魂、追求真理的品格、兼容并包的胸襟以及培养健全人格和合格公民的职责。  相似文献   
2.
通过考察、比较"基体说"的核心概念"基体"与如来藏思想、唯识思想的核心概念dhātu,可以说明dhātu类概念绝非是基体之含义,如来藏与唯识思想也就绝非"基体说".讨论是围绕"基体"的三种最基本含义--即现象法所依存之一元性本体、常一自在之我、现象法之一元发生因展开的.  相似文献   
3.
现象学是现代西方哲学中重要而影响深远的哲学思潮之一。现象学首先是一种方法,一种观看现象、描述现象、让现象自我显现的方法;其次,现象学还是一种精神,一种对待现象的态度、风格乃至审美趣味的精神。“面向事物本身”的宗旨和原则是现象学方法和精神的集中体现。现象学的这种开放性和普适性为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思想提供了一个彼此互动交流的广阔空间。《庄子》是中国古代一部颇有自由、开放思想和审美情趣的著作,其中很多章节都蕴涵着现象学的基本精神和风格,比如,庄之梦蝶、濠梁之辩、庖丁解牛等都极富现象学意蕴,这就使得运用现象学方法来解读《庄子》成为一种积极和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流派之一的现象学,其独特的核心就是它的方法;而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和"具有中立性和道路可能性"的现象学的方法,又具有多重含义。但其中最基本的含义有四个方面,即:"现象学的直观"、"现象学的还原"、"现象学的意向分析"和"现象学生活世界的观念"。  相似文献   
5.
随着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新闻舆论监督越来越凸显其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务例(试行)》颁布实施,又为新闻舆论监督提供了“利剑”和保障。本文联系实际,阐述了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同时又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搞好新闻舆论监督途径和方法。旨在对人们有所启示和借鉴,以推动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斗争的不断开展。  相似文献   
6.
语言起源于“逻各斯”(logos),古希腊人对“逻各斯”的惊异成就了古希腊的早期哲学,成为整个西方哲学的开端,而自柏拉图以降,哲学 走上“存在遗忘”之歧路,作为存在显现的语言沦为技术时代计算的工具,失去原有的魅力,返回“逻各斯”,再现语言的原始意蕴与特质,重新焕发语言的生机与活力,让语言之花再度开放于人类生存的家园,此乃我们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行,人文社会科学的意义和价值日益受到置疑,作为人文学科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生存状况日益窘迫,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哲学本身存在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反思哲学的基本特质,我们不难得出:哲学最基本的含义仍然是古希腊意义上的“爱智”(philo-sophia),形而上学性、反思性(批判性)和实践性是哲学的三个最基本的特质,这决定了哲学的“非功利”和“非实用”的独特品格。准确定位哲学的性质和功能,有助于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拾哲学的地位和尊严,避免对哲学产生一些不应有的误解,从而为振兴哲学、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使之成为一门真正有助于人及其发展的学问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8.
西方传统哲学对人的思考严格遵循主-客的思维模式,大力弘扬主体性原则,崇尚“人类中心主义”。而自西方现当代人思潮产生以来,对人的理解发生了转向,弘扬非理性,倡导人与自然的融合。海德格尔就是这种思潮的代表。章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两个维度对海氏“人(此在)是澄明”这一哲学命题作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传统哲学把真理问题定位于认识论领域,认为物与知的“符合”即为真理的本质。这种观点自身有其无法克服的矛盾。海德格尔则从存在的本体论出发,通过恢复真理的源始形态——Aletheia(无蔽),从而揭示出真理的本质即自由,真理的发生是澄明与遮蔽的矛盾运动;艺术是真理的发生方式,是在作品中对真理的创造性的保持,真理之路通向存在之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陈代真谛所译的<婆薮盘豆法师传>,并结合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布顿的<佛教史大宝藏论>、多罗那他的<印度佛教史>等文献,通过分析无著、世亲修学弘化的生涯,解读出了瑜伽行派三大师弥勒、无著、世亲唯识学著述流出的分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