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对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进行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想,分析了教学项目选择和设计的原则,提出了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步骤,并在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应用与实践。结果表明,项目驱动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在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大背景下,文章科学分析了特种加工课程四个方面的机遇和挑战,采取了凝练教学目标、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完成情况记录单”和优化课程考核体系等措施,经实践,学生从思想上更加重视课堂,成绩补考率由13.84%降至0,课程教学改革收到了实效,文章还对课程后续建设提出了强化教学反馈、增加课外拓展学习和提高课堂教学沉浸感等持续改进的设想,改革思路符合新工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3.
面向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相关要求,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重要专业主干课"机电传动控制"课程为研究对象,进行教学大纲修订、教学模式改进和考核评价方式优化等方面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通过教学改革,使师生对课程教学目标及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理解更加深刻,教与学的目标更加明确。同时,也使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更加合理,有利于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科学评价,从而实现课程教学效果的持续改进,助力学生达到毕业要求。  相似文献   
4.
机械专业导论课主要解决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为什么这样学的问题。通过机械专业导论课的讲授,目的在于帮助新生认识专业、了解专业,并使新生尽快爱上所选的机械专业,使他们逐渐喜欢大学的学习生活,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机,使他们在大学校园里应,快乐成长,为成人成才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项目教学法是新兴的并在一定时间基础上证明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是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的必修课程,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合培养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为此在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本文论述了项目教学法的内涵、优势,以及如何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中实施。  相似文献   
6.
构建实践教学大平台 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探讨了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过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和整合,构建实践教学大平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具有工程环境的实践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目标要求,为培养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有必要对《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为此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对《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8.
为了保证装配后的设计要求,应考虑零件实际尺寸与形状误差对零件使用要求的影响。选用合适的公差原则,正确区分并合理运用公差原则,可以保证使用要求,简化零件的制造、检测和装配过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证最佳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10.
"机械系统设计"作为机械专业的必修课程,在新工科背景下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结合专业特色和课程特点,以OBE理念为导向,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改革思路和措施,对机械类专业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提供有益的支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