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权力的交接一般都会影响到新帝初期的朝政稳定,嘉庆朝亦不例外。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乾隆帝逝世,嘉庆帝亲政,嘉庆朝的历史由乾隆训政走向嘉庆亲政。为顺利行使、稳固皇权,嘉庆帝在王朝统治集团内部恩威并施,雷厉风行。如,诛除和珅,召尊师朱珪回京,重用皇室诸王,整肃军机处和内阁,处分、罢斥和珅余党。最终重塑皇权,稳固朝政,为嘉庆朝的真正开始奠定了坚实的皇权至上基础。  相似文献   
2.
朱光潜在中国现代性转型的社会文化语境下构建起其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开启了中国现代美学的研究之路。然而,由于东西文化的差异及特殊且复杂的社会文化语境,朱光潜心理美学思想的构建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主要聚焦于其对西方现代美学及文化思想观念的"去语境化"的机械移植,由此破坏了其思想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3.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各项制度的一个完善时期。这种成熟尤其体现在官制方面,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制度,诸如官员的考核、选拔、退休、奖励、处分制度等等。其中处分制度作为管理官员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时期无论是在法规的建制方面还是制度的运用方面,都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完善,本文对此试做一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4.
乾隆朝在制度方面是清代较为定型的一个时期,但是并不是一个完备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处分制度,由于制度立法上的疏失、官僚间的倾轧斗争、运作实施中的盲目,出现了处分文武官员的不当之处。乾隆作为高层的决策人物,以皇权的独掌为前提,从统治的长久考虑,对文武处分中的不当之处作了一定的调节和纠正,反映了乾隆文武并重的处分观。但是这种调节也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雍正朝在完善官员问责与处分制度的同时,设定的处分类别主要有罚俸、降级、革职等三种,其后围绕着罚俸、降级、革职,设定了具体的罚俸时间、降调层级。除了这些主要的处分类别之外,为了灵活地对官员进行问责,并施以处分,又设定了几种相关的处分类别。如围绕着俸禄形成的降俸、住俸、停俸:围绕着降级形成的降职与降衔;围绕着革职形成的革去职衔、勒令休致等,为合理有效地处分官员提供了多种处分方式,体现了它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6.
朱光潜在中国面临社会和文化的双重现代性转型的背景下构建其心理美学思想,因此,其思想中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革命"因素,而朱光潜美学思想中的这种"革命精神"又具体落实为其对乱世中生命价值实现问题的回应。对"生命"的重视,对"革命"的强调是蕴藏在朱光潜心理美学思想中的核心思想,也是其思想的现代性标识。  相似文献   
7.
雍正朝历经13年,在治理改革整顿的同时,也完善加强了对官员的管理监督,最主要的是完善了对官员违制违纪行为的问责与参劾。当时,参劾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直省参劾、科道参劾、官员自参、其他机构的参劾等等。通过各种形式的参劾,在雍正朝形成了一个系统的问责体系,有效地监督了各级官员在行政过程中的失误与过错,保证了政务活动的顺利实行。  相似文献   
8.
每一种文学批评理论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然而,由于文学场域不断被冲破,既有的文学批评理论面对新近出现的文学式样表现得滞后僵化,不能给予充分有效的阐释。针对这种文学批评阐释不完整或失效的现状,笔者认为,虽然传统的文学批评模式有其不可或缺性及阐释的权威性,但是其对新的文学样式却缺乏深刻有效合理的阐释,一种新的批评模式——张力性的文学批评结构模式有待深刻挖掘,从而对新的文学样式进行有效阐释和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9.
10.
制度是体现、调整和处理政治领域中各种关系的调节器,处分制度作为其一也不例外。它尤其着重调整统治集团内部的关系,目的则是“以励官职”、“以儆官邪”。清之行政处分制度,在继承明制的基础上,经历了关外、顺治、康熙、雍正朝的演变,迨及乾隆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修定了行政处分法规,制定了行政处分的运作程序,有承袭、有改革、有创立,处于一个基本定型、渐趋完善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