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根据目前主要应用的土壤湿度测定方法和传感器的优缺点,选择TS-4陶土头土壤湿度传感器进行标定,并基于土壤墒情的一种灌溉控制器。该控制器具备土壤湿度控制灌溉模式、时钟控制灌溉模式、频繁间歇控制灌溉模式,并具有操作方便、节水效果好、宜于推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采用LOGO!代替继电器开关量控制,实现对教学楼电气系统中的插座、室内照明、走廊照明及电铃电路的自动与手动控制;并通过内部软件线路图分析,阐明LOGO!在时钟开关量控制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实验楼内有各种不同设备,为保证各种设备运行的可靠性、稳定性及安全性,避免相互之间的干扰,必须找出一种合适的电气设计方案。本文通过对实验楼供配电线路及接地系统两方面特点的论述及对不同供电方案的比较。阐明了在电气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找出一种较理想的电气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通过组建课程团队,制定课程建设实施细则,营造课程建设氛围,引入竞争机制,形成课程建设梯度;融入企业产品、工艺、标准等元素,采用企业产品为教学载体,使专业课程更贴近生产实际;采用多元化课程评价,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课程教学中,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切割机在电机高速旋转工作状态下所出现的机身颤振问题,设计了一款磁吸附式双轮减振切割机,解决机身颤振与切割刀片定位精度差等问题。通过完成切割机动力源选择、支架结构设计、传动方案选用、磁座位置优化、整机工作原理分析等五部分内容,选用S—N极磁性底座,实现对金属切割体吸附式的减振,采用双轮对称结构,消除系统动态不平衡力,提高切割片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6.
基于校企双赢的“互换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类专业为例,在基于校企双赢的“互换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成效。该模式主要在才培养方案制定、人才培养条件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等方面,校企互通互融,促使企业真正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形成了校企双赢长效合作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类专业为例,在基于校企双赢的"互换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成效。该模式主要在才培养方案制定、人才培养条件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等方面,校企互通互融,促使企业真正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形成了校企双赢长效合作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建设为契机,借鉴德国双元制的工作过程导向型课程体系,通过聘请行业技术专家和职业研发专家,针对电动工具人才的工作领域,全面分析了其工作领域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构建了国家示范重点建设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动工具)专业的课程体系,完成了该专业的课程标准,并进行了专业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方案设计。论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机制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步骤。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在建立校企利益共同体的过程中教师、学生、企业之间利益需求的矛盾,建立一个跨接学校与企业的技术交流平台,从相关专业与企业实际出发,实现学校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式技术交流沟通,从而更好地为校企利益共同体这一出发点服务。以机制专业为例,在开发电动工具技术交流平台过程中运用多种途径来促进企业间的技术融通。事实证明这一系列举措是行之有效的,也值得其他高职专业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专业建设中教学资源缺乏、教师教学和服务能力偏弱、校企交流渠道不畅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交流促进融通、交换整合资源、服务提升能力"为理念,构建行校企共建、资源共享、开放互动的电动工具技术交流平台的设想。该平台既为教学资源动态收集开发提供有效途径,也为在校师生提供开放式学习平台,还为企业员工提供交流沟通的渠道,可促进企业间的技术融通,形成学校与区域企业集群开放式互动交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