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1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长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的基础上教学长方体的特点。是学生比较深入研究立体图形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的基础,是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根据大纲的要求,这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分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方业秀 《江西教育》2002,(17):24-24
习惯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师去组织讨论式课堂教学,往往会出现不适应,比如写教案时总觉得无话可写,课堂上又无法“走”教案。那么,讨论式的课堂教学如何进行呢?1.营造宽松的讨论氛围。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从本质上讲,创造性活动必定是异样的,从而必定是异常的行为。对一个人的表扬赞许乃是促进心理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他就不会害怕表现和发展他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他可以在进行发散思维时无须处于防御状态,从而保持心理的自由。”这段话告诉…  相似文献   
3.
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应该让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不断闪现.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这节课时,教师先出示两个图形(单位:分米),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相似文献   
4.
习惯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师在组织时沦式课堂教学时,往往会不适应,比如写教案时总觉得无话可写,课堂上又无法“走”教案。那么,讨论式的课堂教学该如何进行呢?  相似文献   
5.
"长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的基础上教学长方体的特点。是学生比较深入研究立体图形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的基础,是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根据大纲的要求,这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分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通过观察图形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面、棱的特点。能正确判断具体图形中的长、宽、高,发展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6.
“长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的基础上教学长方体的特点.是学生比较深入研究立体图形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的基础,是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根据大纲的要求,这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分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通过观察图形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面、棱的特点,能正确判断具体图形中的长、宽、高,发展空间观念.爱因斯坦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我根据大纲、教材要求及学生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引导发现法,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把客观上的“要我学”内化为“我要学”,并应用观察法、实验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求新知的过程中,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