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篇
  201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对学习小组组成的设想 学习小组是班级的骨架,学习小组搞好了,班级的面貌就会起实质性变化。因此,“优化组合”一个小组,从“技术上”讲,是搞好班级的“第一因素”。学习小组的组合怎样才算“优”?社会心理学理论认为,一个好的群体,必须符合目标整合、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补这“四项基本原则”。这就是说,一个理想的群体,其群体目标与每个人的目标应该有同一性;当然,这并不是要一概地排斥、抹煞群体成员的个性特征,那种“千人一面”式的“同一性”,实质上使群体成员丧失了个性;群体中每个成员的目标必须与群体的总目标一致。群体  相似文献   
2.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切实开展创新教育,培养个性完善,综合素质强,能适应激烈竞争的创新人才?是我们每位英语教师值得深思的课题。结合教学实际,我从以下四点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德国占典唯心哲学的奠基人康德,是一位思想非常丰富,但生活却极其刻板的人。他出生在东普鲁上的哥尼斯堡,一辈子没有离开过耶个地方。他终生过着独身生活,每天起床、喝咖啡、写作、讲学、吃饭、散步,一切都严格按规定时间进行。据说,当他下午三点半拿着手杖出来散步时,邻居们会不约而同地拿出怀表来校正时间。康德在年轻时并不这么刻板。使他严守时间的人是一们英国商人约瑟夫·格林。有一次,他俩约好在  相似文献   
4.
‘约取实得’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叶奕绳的读书方法。据说,叶奕绳天资迟纯,记忆力相当差,往往读了后面的就忘了前面的。为了克服这个弱点,他下苦功认真读书。叶奕绳每读一本书时,遇到自己特别喜爱的篇章、片断或警句,就用卡片抄录下来,反复吟读十余遍,然后把它贴在墙壁上。每当读书、作文告一段落,在房中散步小憩时,就浏  相似文献   
5.
一、伦理论的“圣人”人才模式“圣人”既是老子伦理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理想化人格.又是老子所推崇的人才模式。中国人才思想滥觞于上古神话,初民为我们创造了许多“神”,这些“神”就是初民心目中的天才、奇才、人才;他们都是有非凡本领的英雄,上能顶天、射日,不能治水、填海等等。这些英雄的所作所为.反映了洪荒时期人们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天真”看法,因为当时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对大自然与人类社会的认识还处在幼稚的阶段,所以只好“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①,“用一种不…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教育要革命”的思想公开见诸文字,是1966年8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全国都应该成为毛泽东思想的大学校》。其实,这种思想早在他学生时代即已孕育。毛泽东求学的时代,是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19世纪末期,此时恰是中国封建教育步履维艰地迈向现代教育的时代。到20世纪初“废科举,兴新学”,从教育的外部形式来看,中国已开始推行“现代化”的教育。受过封建旧制教育的毛泽东又上了“洋学堂”,封建旧教育与“新式教育”的种种弊端,他都有切肤之痛的感受。  相似文献   
7.
一天晚上,爱因斯坦像平时一样,穿着睡衣下楼来吃早餐,但他几乎没吃什么东西,夫人以为他生病了,便问他什么地方不舒服,他说:“亲爱的,我有一个奇妙的想法!”他喝完咖啡后,走到钢琴边。开始弹起来。不一会儿,他停止了弹琴。按了几个音符之后。又重复着说:“我有一个奇妙的想法。”大约半个小时后,他回到楼上的  相似文献   
8.
桃李满天下     
「桃李满天下」出自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唐武则天初年,任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的狄仁杰(607—700年),因受奸臣来俊臣诬害,贬官彭泽县令。神功元年(697年)复相,后又出任河北。狄仁杰为人以不畏权势称著朝野,特别是勇于荐举人才。经他推荐的就有张东之、姚元崇等数十人,均官居显位,成为唐朝  相似文献   
9.
邵飘萍是北洋军阀政府时期的著名记者,他经常对军阀政府内的丑闻进行曝光。段祺瑞为此伤透了脑筋,他为了控制舆论,规定政府开会时严禁新闻记者采访。有一次,邵飘萍听说段祺瑞为了向法国借巨额外债,召集财政总  相似文献   
10.
李大钊的妻子是个不识字的乡下小脚女人,比他大八岁。李大钊上中学、大学,以及留学日本所需的学费,几乎全靠妻子辛勤操劳、典当东西和借债来维持。后来,李大钊到北京大学当教授,把妻子接到了北京。当时李大钊三十刚出头,风华正茂,又是一位著名的教授,可妻子已年近四十。有些人不相信这个小脚女人就是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