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6篇
科学研究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日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研究——基于文献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二十年来,高等教育全球化一直足东亚国家讨论的热点问题.中日两国是东亚高校数量、招生人数最多的两个国家.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对高等教育需求的急剧增长,导致高校数量、学生人数急速扩张.  相似文献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参与开发的课程,学生的自我价值因而得以充分彰显.学会思考与判断、学会选择与负责,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我价值的集中表现.自我本身就是一个生活世界,是丰富的探究资源;自我永远是独特的,这种独特性是在关系中形成和发展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依赖于反思性探究.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我维度开发的基本原则.当然,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时也要避免"被动的主体性"和"虚幻的自由".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课程改革运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成为一个新的术语走进人们的视野,而且也将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一项常规内容.但对于实践界的教师来说,它还是个新生事物,因而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或疑惑,如:它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东西?只是在课表上新增加了一门和其他学科差不多的课程吗?它对教师来说意味着什么?教师该如何应对?如此等等.本文试对此做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课程改革的成果之一,就是把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门必修课加入了我们的课程体系。什么是综合实践课?如何来教学?与其他课程比较,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什么?这对于大多数的一线教师来说,都是亟待明晰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儿童媒介素养教育源自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当时的目的是要对抗大众文化对青少年的侵扰,随着多年的研究与发展,如今在许多国家得以实践,其主旨逐渐从最初的抵抗与防疫转向解放与赋权。我国对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关注的时间还不长,研究与实践基础都很薄弱。笔者通过对中小学教师的访谈,发现他们对于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认识非常模糊,存在许多出于直觉而产生的误解。本文试图阐释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问题如内涵、师资、立场等,以期引发大家对这一议题的探讨,促进媒介素养教育的普及与深化。  相似文献   
6.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   ……  相似文献   
7.
儿童不只是一个生物学概念,不只是作为客观事实存在的,不只是以一定年龄为界限的群体,而更是一个社会学、教育学命题,是富含价值意蕴的,是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具体生命。如何看待儿童是一个恒久且意义深远的问题。儿童究竟是“小大人”,还是不同于成人的存在?儿童世界究竟是成人世界的缩影,还是独立于成人世界的另类文明?儿童阶段即童年是否就是为了将来做充分准备,为此他必须广纳人类知识,覆盖或压抑他对周遭事物的独特理解?……所有这些问题都涉及到如何看待儿童,如何与儿童相处,教育如何发生作用,本文尝试对此类问题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8.
交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它有两个最主要的特征,即“交流信息”和“相互作用”。凡是交往都必须有人们之间信息的交流,属于认识方面的信息有知识和经验等;属于情绪方面的信息有需要、愿望、态度等。交往还必须有双方心理上的接触和相互作用,也就是说交往的双方都是积极活动的主体。相对于一般的交往来说,师生交往有其独特之处。师生交往的主要方式是教学交往,教学交往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学交往过程服务于教学目标,其功能是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双向互动,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但由于一般情况下,教师在学识、经验和情感上比学生较为丰富和成熟,而真正的交往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因此,对于处于较“主动”和“优越”地位的教师来说,对自身的要求必须高和严格,才能建立  相似文献   
9.
周翔  李树培 《河北教育》2005,(11):29-30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它的设置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不仅适应了我国的现实需要,而且反映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国际教育改革前沿保持同步。它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公认的一大亮点,肩负着极具时代意义的教育重任。  相似文献   
10.
替代医学 ( alternative medicine)的流行促进了其倡导者对传统医学 (本文指生物医学 )的批判 ,对医学教育提出一些诸如把替代治疗并入医学教育和实践中 (整合医学 )的修订意见。然而 ,医学教育工作者们并没有回应这些批判 ,也没有开发一些替代医学的基础课程。Donald M.Marcus博士认为 ,所有这些批判都歪曲了医学和医学课程 ,混淆了传统医学和替代医学之间的基本差异。为此 ,他在 Academic Medicine2 0 0 1 ,76 ( 3)上发表文章 ,检验其中一些重要批判 ,同时也对医师和病人就替代治疗问题的教育提出一些建议。本文据此编译。一、对传统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